東豐拾穗的有機田
新聞
堅持有機26年 東豐有機米的農業實驗室

有機走到一個「坎站」,你所想的會超出收成產量這條單行道,會希望關在水泥叢林裡的人,多關注土地的價值,而非價格。

新聞
這些農產品不一樣!10家小農新品牌透過設計說故事

農委會委託臺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農產電子商務包裝品牌輔導專案」,協助小農改善產品包裝設計,成為電子商務溯源品牌的經營者,讓農產品的價值被看見,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介紹今年最特別的一家,以青銀農共營模式翻轉農村生產型態,建立幸福生態系的「幸福千千歲」品牌。

新聞
【氣候變遷03】雙管齊下 讓稻作找雨季、培育最耐旱稻種

今年10月中農委會宣布桃竹苗二期作停灌,11月初新竹縣新豐鄉已結穗的水稻,因為缺乏水源持續供灌,稻穀充實不足,稻穗低不下頭,只能在九降風強吹下瘋狂地搖晃,有的不耐風颳,甚至倒伏一片,彷彿已喪失求生的意志。

新聞
大豆輪作省水、省肥、少農藥 每公頃收益增4萬元

農委會農糧署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在桃竹苗等北部地區推動二期作大豆輪作制度,二期稻作改種大豆每公頃可節水6,700至8,800公噸,較種植水稻節省2分之1用水量,並可減少農藥及施肥量,幫農民增加收益每公頃超過4萬元。

封面故事
【農產加工新紀元4】雜糧加工前的關鍵工序:採後專業篩選

保證責任臺中市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中都農合)透過各式各樣的加工品,為國產雜糧在消費市場打開一扇大門,而中都農合理事主席馬聿安認為,在談農產品加工之前,有一個步驟不可不重視:採後處理與專業篩選。

新聞
國產雜糧開拓餐飲、健身族商機 做米漢堡、披薩都速配

米漢堡使用國產大豆製作豆渣漢堡排,摻入酥炸過的紅藜,增添口感又健康;用小米、黑芝麻製作米飯堡身,不僅增添香氣,也更有營養。農委會農糧署推廣國產雜糧多元創新應用,今年舉辦首屆國產雜糧創意廚藝競賽,高中職組獲最高榮譽「特金牌」的「香煎鮮蝦鯖魚排米漢堡」巧用國產雜糧製作米漢堡,農糧署5日媒合其與知名速食業者簽署MOU,未來可望正式商品化。

新聞
國產雜糧農民市集開張 即日起「誠品R79」展售9天

農糧署與誠品書店合作,在臺北中山地下街「誠品R79」舉辦「我愛國產雜糧」農民市集,即日起至15日止,一連展售9天,邀請前來逛中山地下書街朋友,也能支持選購國產雜糧。

新聞
提升國產雜糧自給 農委會推下學期全臺國中小喝國產豆漿

國產雜糧自給率僅約6%,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委會盼從需求端拉動生產端農民增產,推動校園午餐每週至少喝1次國產豆漿,下學期起將擴及全臺國中、小學校,目標銷售285萬瓶國產豆漿,將增加145公噸大豆使用量。

新聞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政府領頭出擊!開拓農糧新通路 疫情對臺灣農糧產業的衝擊及政府紓困振興措施

2020年初全世界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迄今已延續五個多月,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採取人流管制與國境封閉等措施,改變一般民眾的生活方式,公共活動受到限制而大幅減少,引發終端消費陡降、失業人數攀升及消費市場萎靡的恐慌,對農糧產業也造成極大的影響。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共耕共享走出莫拉克陰霾,茶山部落走出阿里山新契機

災厄困境,有時反而帶來新生契機。莫拉克風災蹂躪中南部山區,引發茶山住民省思建立自主產業的迫切,開啟復育傳統糧作的希望工程。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2班以「上帝的農夫,大地的管家」心情,致力有機、友善環境農法,「憨憨地」打拚,雖然年齡偏高,班員學習不懈,起步雖艱辛,如今產銷步入佳境,為山區農業走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