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菜市人生場
前往菜市場通常不是一趟優雅的旅程,因為不論搭乘何種大眾運輸,幾乎都會附加下車後一段汗流浹背的腳程。不過這次欲前往的南門中繼市場,根據我查詢的路線顯示,只要在離家最近的公車站牌,搭上公車即可直達愛國東路口,下車後來個華麗轉身,就是市場正門口。
多虧了那個發不出聲音又已經過保固的喇叭,才讓我踏進了西寧市場。在那之前,我們先捧著喇叭造訪了市場旁的西寧電子商場。從溫度計到電阻計、監視器到輻射偵測器,這裡匯集了各樣電子材料的買賣,同時,任何電器相關的疑難雜症,都能在這裡尋得一手修繕的好功夫。
出了東門捷運站一號出口,右轉便是小販簇擁的臨沂街。街販漫進巷內,不留神就會錯過裡頭一座公園,更不會發現公園中還藏有兩間小廟,其中田都元帥廟對聯寫著「善惡入門神先奉,見吾不拜也無妨」, 元帥真豁達。。
朋友一日午後到新化走踏,發表了「新化好好逛」一說,因為老街上有巴洛克式街屋群、日治時期的古蹟、文學館、故事館,以及地瓜餅,朋友大概沒想到,老街的後方,在晨間是一大片台式食貨交易場,也「好好逛」啊。新化市場除了主體建物外,街販又沿著信義路及其兩側巷弄蔓生到一公里外的大街上,遙望不見底,忍不住在午後大雨前的熾熱發起牢騷:「也太長了吧!」
作為一個善化人,善化菜市場,我可真不熟悉。過去的我幾乎不曾佇足市場大樓的一樓攤位區,我只知道,二樓聽說有鬼,搭電梯要小心別按到「2」,三樓是圖書館,四樓是舞蹈教室,五樓有全聯。以前平均每週有三天要到四樓跳舞,國三以後,天天要上圖書館K書,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迎來的竟然又是,連續三年放學後,回到以為能夠遠離的圖書館。
在這疫情當兒,大家小心翼翼、減少出門、避免外食,平時兜不在一起的室友們,終於受夠了各式自製沙拉和料理包快餐,三人相約來煮一頓豪華的。平時不怎麼下廚的我,也不願在室友面前丟了臉,早早宣布要來一道冰糖醬燒排骨,讓自己後悔也來不及。問題來了,這排骨去哪生呢?我們避開連鎖超市,踏進久違的菜市場,幸好,人在宜蘭五結鄉利澤村,人口不過兩千多,市場也因疫情少了許多攤販和購物人潮,放眼望去冷冷清清,難形成群聚。
家住臺南善化,南鄰新市,即使不常造訪,它卻一直以各種樣子存在我的印象中,從小時候爸爸三天兩頭說:「我要去新市買冰鎮滷味!」到高中搭火車上學,「新市站到了」,這個令睡不飽的學生感覺啊雜的機械式報站女聲,到後來南部科學園區蓋起,當年的國中小同學一一前往新市上班。這個伴我左右的地方,在我大學離開臺南後,卻成了極少人聽過的地名。
「妳在拍照喔?」賣菜阿嬤問完,立刻手比愛心,要我再拍一張。阿嬤的攤位,在臺南新營市區的復興路路邊紅線上,紅線不能停車,總能擺攤吧!遮蔭方式也很手工,是在水桶內的好神拖上,綁上一支大陽傘。聽說我在寫市場,阿嬤說:「那妳去問隔壁那間開很久的香紙行,那個男生人不錯!」
網路上流傳一雙北都市大哉問:「騎腳踏車到底要怎麼跨過福和橋?」大概有一半的答案是「就直接騎上去啊」,於是前陣子,我為了逛福和橋下的跳蚤市場,就「直接騎上去」,結果一路和同車道的疾行機車們拚命,越騎越覺得——警察怎麼還不來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