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行大姐與她的人格化蔬菜們。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漂亮不值錢,但貢丸值──桃園龍潭市場

和多數發展悠久的市場一樣,龍潭內、外市場緊密交疊,總計三百餘個小販布滿周邊巷弄,神似周潤發的市場自治會總幹事說:「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哪些攤位屬於內市場。」

不過沒人真的在意,我等消費者,只關心市場口這家荸薺貢丸,兩包多少錢?「漂亮小姐的話,兩包算妳兩百就好。」另一位夥伴表示:「那我只買一包呢?」「那就算妳一百!」——等等,漂亮不值錢嗎!

點個菜還得費心看懂行草,這就是欣賞藝術的代價。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那個讓我差點結婚的市場──屏東北區市場

地圖上搜尋「屏東北區市場」,定位點是市場本體建築,然而周邊街販實際開始擺賣的位置,遠從八百公尺外便開始了。這些小販,在屏東豔陽下,撐起上百把五百萬大傘,在室內市場之外,又成盛大的露天市集。

市場尾端的糖果攤,身兼里民活動中心。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並不圖個日進萬金──屏東萬巒鄉萬金市場

始於土地公廟,終於「三皇宮」的小街上,攤位散布,當地人說:「要逛市場,就去萬巒(市區)啦,比較大。」這大概是為了打發我等外地人。他們可是挺享受在這條人稱「萬金市場」的小路上買辦。

如今還穿訂製衣的,大概只有老布店內的模特兒了。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鳳山市場跨蝦米─高雄鳳山第二市場

若說要去「鳳山市場」,當地人或許會多問一句:「第一還是第二?」老一輩則可能問:「『兵仔市』還是『公園仔』?」

戰後,諸多軍事學校設立在鳳山,讓第一市場成了阿兵哥的伙食採買地,連帶布莊也經常有個業務──製作軍營內的蒸饅頭布。而第二市場的所在地原為公園,國民政府來臺後,攤販陸續進駐。

與其說香味,酸菜更是一種風味。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市場像酸菜一樣──嘉義溪口鄉露天市場

要找臺灣各地菜市場挺簡單,在Google地圖搜尋「鄉鎮名+市場」便是。然而嘉義縣溪口鄉卻是個例外,打上關鍵字,卻不見菜市場——幸好,要在臺灣找地方市場,還有個法子,直接殺到當地老街區,問人。

溪口鄉的中正路是條蜿蜒的小街,街口鐵皮屋下,有家半露天的「永和豆漿」。

神邏輯與冷笑話賣魚夫妻檔。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我等著你,歸來──屏東歸來社區市集

綠底白字的箭頭型路標,立在小巷口,上頭寫著「歸來」。看著看著,就有種魂要被招過去的感覺。

歸來是位在屏東市東南隅的一個社區,從大馬路上轉進箭頭指著的小巷子,沿途會經過賣肉圓的老店。肉圓在屏東極為常見,然而這店內賣的是「牛蒡肉圓」,日治時期,歸來一帶的土質就被發現特別適合牛蒡生長,因此被選為牛蒡種植地。

一樓與地下室之間的半樓,一樣盡是小販。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冬日青菜使我自打嘴巴──臺北松江市場

這日與朋友相約逛松江市場,素來不買菜的我,照例只帶上相機,見友人備了大小購物袋,頗不以為然:「這趟是要來蒐集照片素材,不會停下來買菜啦。」

下一秒,我轉向她露出懇求的眼神:「妳還有多的袋子嗎?」——我看見擁有完美白黃綠漸層色階的剖半大白菜,只要六十五元。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12月號 森光之路

臺灣著名觀光勝地,阿里山以優美自然風景、深厚人文歷史,位列國家級森林遊樂區。阿里山林業鐵路系統更具百年歷史,沿線充滿豐富生態與人情故事,林鐵不僅屬於臺灣,也是世界級的文化珍寶。

儘管一路走來不易:二〇〇九年,阿里山遭遇莫拉克風災重創;林鐵修復期間又受阻於天災不斷,十五年來無法澈底竣工。直到今年(二〇二四),在眾人排除萬難的努力下,林鐵嘉義站到阿里山站全線恢復通車,撥雲見山。

自二樓飲食區俯瞰,口福眼福都大飽。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要西市場放棄諧音哏真是太難了——屏東西市場

歷經兩年改建,今年夏天重新開幕的屏東西市場,擁有整齊劃一的攤位擺置,和規格一致的招牌設計。看似沒有太多隨機驚喜,然而定睛一看:賣包包飾品的「海飾盛樓」、賣果汁的「思菓驛」、不確定在賣什麼的「包珊包海」……本來只是要買個菜,演變成諧音哏蒐羅之旅。

東三水街買氣盛,日日都像要過年。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萬華最火一條街——東三水市場

每天早上,萬華有一條街最火熱,人們用這條街的名字,給開在上頭的菜市場起名,曰「東三水市場」。

熟雞鴨、果物點心、冷凍餃子青菜攤,穩穩在這兒開上好幾年,街上有什麼變動,都是片刻內人盡皆知。這樣的迷你社區,也絕對是選舉期間候選人鍾愛的拜票地,攤商笑迎各方人馬,轉身後心有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