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 蘇凌
這日與朋友相約逛松江市場,素來不買菜的我,照例只帶上相機,見友人備了大小購物袋,頗不以為然:「這趟是要來蒐集照片素材,不會停下來買菜啦。」
下一秒,我轉向她露出懇求的眼神:「妳還有多的袋子嗎?」——我看見擁有完美白黃綠漸層色階的剖半大白菜,只要六十五元。這季節的大白菜特別「巨」,兩人正討論是否合買半顆時,阿姨開口了:「妳們剛學煮飯齁?」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我看妳們應該是剛上大學住宿舍,來市場買菜要自己煮對不對?」——我那年過四十的朋友,笑得像是剛考上理想大學。
松江市場是個非常以在地居民為服務對象的小市場,低調的建築外部只安了「松江市場」四字,沒有周邊街販,安靜得宛如尋常住宅區。內裝更是務實,沒有多餘設計與裝修,大小不一的攤位緊緊相連,然而什麼都不缺,要進口麝香葡萄,有;要葡萄圖案兒童內褲,也是有的。
我們盯著熟肉攤上的雞肉切盤,雞皮和肉之間夾著一層嫩粉色、果凍般的膠質,「那不是油喔,是雞汁結凍,我們都說是果凍雞。」雞隻養得夠成熟,才生得出一身「果凍」,也才滴得出足夠的雞汁來煉雞精。說完雞,大姐開始講鴨,「我們的鴨賞,用的是沒下過蛋的櫻桃鴨,肉才會比較嫩。」鴨介紹畢,又輪豬,「我們這塊叫『虎掌』,就是豬膝蓋韌帶,只有後腿才有喔,前腿那叫做蹄膀。」才剛破例買了菜的我,此刻轉頭悄聲問朋友:「要一起買一盒雞嗎?」「慶祝棒球中華隊奪冠,今天買半雞就送一盒滷味小菜喔。」——我說大姐,妳這攤賣的東西也太多樣了吧!
松江市場空間規劃特殊,中央處有三道樓梯及一處緩坡,條條通往地下生鮮肉品區,然而兩層樓之間還有個矮矮的「半樓」,不少菜攤開在其間,連樓梯都有人租了使用,攤販布滿在各處畸零地。
年輕兄弟便是在樓梯間賣蔬果,「今天是山菠菜喔不是一般菠菜,蔥現在很不錯,九層塔也可以買,啊對其實這個季節還有白蘆筍,可惜今天沒賣。」哥哥以一種點評時下流行的口吻唸著他的青菜經。我說你跟青菜好熟啊,「因為我每天凌晨兩點都會去批菜呀。」那幾點睡呢?大哥假裝拭淚,「這就別提了。」
作者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將見聞記錄於粉專「蘇菜日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