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新化老街的大後方

市場一角的炸油條工作室。

文字.攝影/蘇凌

朋友一日午後到新化走踏,發表了「新化好好逛」一說,因為老街上有巴洛克式街屋群、日治時期的古蹟、文學館、故事館,以及地瓜餅,朋友大概沒想到,老街的後方,在晨間是一大片台式食貨交易場,也「好好逛」啊。新化市場除了主體建物外,街販又沿著信義路及其兩側巷弄蔓生到一公里外的大街上,遙望不見底,忍不住在午後大雨前的熾熱發起牢騷:「也太長了吧!」

幸好馬上在巷內一面斑駁紅磚牆前,找到堵住自己嘴的理由,鍋鏟聲鏗鏗鏘鏘,一邊立了塊牌寫著「崙仔頂肉粿」。老闆將在來米和地瓜粉混合的粿仔煎得兩面焦香,由老闆娘舀進一杓虱目魚肉末羹和烏醋、蒜泥、香菜,他們的兒子蹦跳著招呼客人,對我們說:「自備環保餐具,多送一個粿仔喔!」除了肉粿,牆上還寫了告示:堯搖涼麵上市了,老闆娘說,「堯」取自兒子名字,「搖」是涼麵製作工序中的必要動作,這位提議販售涼麵的兒子,已發願成為崙仔頂肉粿的第四代老闆。一百年前,他的阿祖在新化區西南邊一個名為「崙仔頂」的地方挑擔子賣肉粿,據說口味和早年的差別,只有阿祖的魚肉羹湯用的是狗母魚。

打趣的問,兒子才二十出頭歲,打得火熱的對象竟然不是女友而是肉粿?老闆娘立刻揶揄他:「都沒有女朋友啦!」說總是來肉粿攤幫忙的兒子,就算交了女友也沒時間和對方相處,語氣盡是驕傲又是可惜,再感嘆:「一起經營的話,現在女生也不會要做這個肉粿了。」我看著因為缺水正忙裡忙外的小老闆,心想:「現在男生,願意做的也沒幾個了吧。」

戶外街販選擇龐雜多樣,宜閒散遊走,倒是場內選擇不多,有營業的攤位才會亮起燈泡,眾人目標明確,像蛾一樣直直趨光而去。裡頭豬肉攤最多,二、三十攤的黃光燈泡,幾乎撐起了沒有統一照明的市場光源,而像「金花點心攤」這樣甚至可以內用的熟食店,在場內堪稱唯一。

金花點心攤據說在新化是人盡皆知,來買菜都要順便黑白切個兩百塊回家,不太上市場的大叔阿公們,也特為「金花」來,擠滿吧檯前的搖滾區,當成在酒吧看足球,本日賽事轉播:「我們看見兩位大姐在不到半坪大的廚房內跑位─竟然─都沒有相撞!下麵達陣!這走位跑陣實在太精彩了!」

所謂「點心」,不是杏仁露,也不是可麗露,而是相對於正餐,兩餐之間的小份鹹食,對胃肚奉上一點心意,雖然以今日世人食量來看,這些切肉、米糕、飯麵簡直都是大全餐。

PROFILE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市場,並龜速記錄菜市場踏查雜文於粉專「蘇菜日記」。喜歡蒐集老故事,熱愛一切令人絕倒的幽默,絕倒之後,再爬起來將它們寫下。

每次看老闆用鏟子又拍又壓粿仔,都覺得好像在教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