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龜吼百年漁家,個性主廚的海派料理

家中從事漁業有百年歷史,從祖父輩就開始在萬里龜吼撈魚捕蟹,爸爸更被當地人稱為天才漁師,媽媽負責販售自家捕撈的鮮活海產。繼承家業成為漁人彷彿是理所當然的事,但身為漁家第四代,林宗漢卻選擇走不一樣的路,執起鍋杓當廚師。

封面故事
【港口傳真】競標

從冷藏處理場分類好的魚貨,一簍簍推向拍賣場,每個漁號都有個按標器,以電腦處理明標。明標的遊戲,每按一下就代表一公斤漲五元或十元,當漲到別人覺得不合理時,會持續競標的人,不是瘋子也不是傻子,更像是打了漫長回合的拳擊手,每按一下就給對方一拳,雙方拳來腳往。

封面故事
穿越竹塹港今昔,細看大海沖積的生活印記

隨著文史工作者許育綸走過各代竹塹港的據點,在不見歷史痕跡的現代建設、被挖除又因淤積復活的北寮島等處,勾勒竹塹港的過往風華;在謝慧萍的造船廠裡,棄置的船模因故事重現生命,眼前恍然出現造船師傅意氣風發,領著學徒打造大船的情景。走過這些歷史軌跡,才知道港口餵養的不只是聚落的生計,也滋養地方認同的土壤。

封面故事
沿著海灣一路向北,重現花蓮舊港的百年風華與滄桑

日治時期尚未築港前,花蓮溪與美崙溪之間的弓形海灣已被稱作花蓮港,是所有船舶停靠之處。跟著花蓮文史工作者葉柏強從花蓮溪出海口出發,由南向北,逐一重現或消失或改變的港口地景。海灣、棒球、消失的漁村與白燈塔、詩人、中秋烤肉與鄭成功信仰,沿途收集來的港口故事,勾勒出花蓮人獨有的港都情懷。

封面故事
從倒風內海上岸,踏查麻豆港的滄海桑田

Mattauw,是西拉雅語的「眼睛」之意,也是麻豆被賦予的名號,這個曾位居西南海岸各部落的靈魂中心,往東,它聯絡了內陸各社,往西,則緩衝了來自海上的文化衝擊;但同時也有學者認為,麻豆之名應源自於「碼頭」,萬帆千槳,許多商業活動在此進行。無論何者正確,滄海桑田,都是對於其現況最貼切的形容。

封面故事
登上山城石階,回望滬尾街的港口風采

走在臨河的淡水老街上,人們幾乎忘了,腳下這片陸地從前有很大面積是沙洲,十幾年前一場填海造陸的工程拉開了人與河的距離,而在淡水的歷史上,改變從來不稀奇——它曾是臺灣第一的商港,戰後淪為小漁港,近代又變身為觀光熱區,開發幾乎夷平了淡水歲月的軌跡,但文史工作者陳靖元說:「滬尾街精彩的地方其實都在巷子裡。」

封面故事
香蕉碼頭、新船下水、拆船王國……跟著老照片航向島嶼記憶的港灣

身為島國子民,我們的生活與港口脫離不了關係——新船入港的喜悅、碼頭勞工的成就,以及廢船爆炸的創傷……,隨著時光的流逝,曾經刻骨銘心的港邊故事沉入記憶的深海,於是編輯部精選七張老照片,將前人的回憶打撈上岸,訴說臺灣人的港口物語。

飲食
【歐陸食旅味】拉近距離的一碗湯

聊起馬賽,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如果閱讀旅遊指南,通常會介紹馬賽是擁有沙灘遊艇、海鮮美食、熱情包容的地方,也是南法普羅旺斯的最大城鎮。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建在石灰岩峭壁上的守護聖母聖殿(Basilique Notre-Dame de la Garde),它是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居高臨下俯瞰並保護在馬賽老港(Vieux-Port)生活的討海人,還有被評為世界三大湯頭之一的馬賽魚湯。

飲食
【臺灣究小食】一碗意麵各自表述

說到意麵,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我猜,大家現在腦中的畫面肯定不盡相同。於我來說,在幼年仍懵懂的時期,心中對於意麵的印象,就是在新竹一方小店裡,有碗透著油光的縷縷細長白麵,淋上肉圓或是蚵仔煎都通用的紅色醬汁,緊緊依附著麵條,還必得配上一碗貢丸湯,方成大局;於大部分臺南人,甚至絕大多數的南部朋友而言,鹽水意麵大概是意麵派系中最廣為人知的代表。

人物
【鄉村好好生活】成為一個守護部落的人

返鄉,資源一定比在異鄉生活豐富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能用是與否的二分法回答,放在阿美排灣混血的林志豪身上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