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產銷履歷
由農糧署所推動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於今(2019)年邁入開辦第2年,透過對地直接給付,提供農民在繳售公糧以外不同的方案與選擇。2019年為了持續推廣計畫,農糧署不僅針對各項措施做出調整,同步也將已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農民們納入,可參與稻作直接給付,另外也將加碼獎勵金,鼓勵農友們一同來種好米。
為想幫助農民取得穩定合理的收入,6年前,柯氏兄弟把傳承40年的果菜運銷工作轉型,成立了「自然綠洲」品牌,將產品品牌化、精品化,大舉進攻超市體系。
觀察全球主要生鮮農產品消費市場,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北半球;若以東、西半球來看,則以東半球為主;而北、東半球主要消費市場,就位於亞洲。聚焦亞洲來看,就是東亞地區,包含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員國這些人口眾多國家,也是未來生鮮農產品消費力成長最快的地區,尤其是蔬果類,其消費力成長可以反映都市發展、人民健康飲食需求趨勢,例如中國最近非常熱門的「30分鐘生鮮食品冷鏈快遞」,或是每年跨海運輸至中國、日本的智利櫻桃、紐西蘭奇異果。
取得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須通過第三方驗證,稽核與採樣是必經程序,還得額外付費,更是令農民備感壓力。驗證本身代表什麼意義?對農民是否有幫助?讓我們透過專訪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稽核員陳興宗,了解為何驗證有其必要性。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用意,在消費端是為了讓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流向及相關產銷資訊皆公開、透明、可追溯追蹤;其依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在生產端則能協助農民系統性管理農場。而若想開拓外銷市場,臺灣良好農業規範如何升級,進一步與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LOBALG.A.P.)等國際驗證接軌,將是下一階段的課題。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用意,在消費端是為了讓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流向及相關產銷資訊皆公開、透明、可追溯追蹤;其依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在生產端則能協助農民系統性管理農場。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用意,在消費端是為了讓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流向及相關產銷資訊皆公開、透明、可追溯追蹤;其依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