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通路與消費者需求,共同為安全農產品把關

文/林君翰 攝影/謝佩穎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也喚起消費者重視,因此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逐漸被注重,透過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即可追溯追蹤產銷流程。自2004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開始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試辦計畫,2016年行政院更在第3510次會議決定,由教育部及農業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共同推動學校午餐優先選用在地生產之可追溯食材政策,鼓勵採購具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CAS ORGANIC)、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TAP)、吉園圃台灣安全蔬果標章、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 Code)等「四章一Q」食材。

隨著政策與相關補助推動,產銷履歷農產品雖然已逐漸增多,但部分農民認為,取得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不一定具有市場優勢,還須經繁瑣的申請流程。有鑒於此,近年越來越多通路商、供應商為農民提供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申請與執行等相關協助,期望生產、消費、通路端之間能取得平衡,合作策略朝向共好。

目前臺灣生鮮蔬果販售管道,仍以傳統批發市場為大宗,但根據經濟部2016年11月發布《產業經濟統計簡訊》,近年臺灣超市業者持續強化生鮮蔬果品項,營業額直追量販店,其中分店數量又以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聯福利中心居首,其販售生鮮蔬果店家目前已超過900家,並在2014年提出源頭管理、契作高風險作物、平價擴大農產品供應、通過農產品驗證等四大政策。目前全聯福利中心總營業額中生鮮蔬果約20%,近40%具農產品標章,其中取得有機農產品標章約占11%~12%,蔬菜類具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約25%,約50種品項依季節輪替供應。

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商品部生鮮中心副理王志偉表示,全聯福利中心消費客群對於生鮮蔬果要求除了平價、新鮮、當季外,更在乎蔬果是否安全乾淨。全聯福利中心的蔬菜主要來自供應商及農民,為了確保食材安全,特別針對高風險葉菜類、瓜類進行源頭把關,除了要求交貨時提供蔬果農藥殘毒快速檢驗報告,也會自行檢驗,高風險農產品則優先向通過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的農民進貨。

做好田間源頭管理,建立標準確保採購品質

由黃謙一、楊素琴夫婦共同經營的農緯果菜行主要與農民契作小黃瓜、彩色甜椒等連續採收作物,屬於農藥殘留高風險農產品,其是全聯福利中心供應商之一,為了做好安全把關,會要求合作農民提供施用農藥清單並安全用藥。楊素琴表示,合作農民的農產品大多是由農緯果菜行代送農藥檢驗,透過產銷履歷批次、批號管理方式,可以幫助追溯追蹤,也能留存相關紀錄;若農產品出現問題,這些紀錄便能做為佐證資料。

為了確保安全用藥,便須做好源頭管理。王志偉指出,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規範並未包含鄰田汙染的處置方式,曾有農民的葉菜檢驗出施用於葡萄的農藥,因此會要求農民契作資料應附鄰田管理資料表,並詳細標示鄰田的作物類別。

各家通路為了把關農產品生產流程,各有不同管理辦法,例如家樂福透過制定技術手冊、稽核等方式確保食品安全,全聯福利中心則設有2位田間管理員,主要工作為制定契作流程,查驗田地、土壤、水質,協助農民解決種植、施用農藥等相關問題,在參與過程中了解可能遇到的狀況,進行風險管控。王志偉接著補充,田間管理員多由供應商擔任,但標準不一,因此會由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制定規範及進貨商品品質規格書,讓供應商有所依循並擔負管理任務。

面對各家通路要求標準不一,農緯果菜行則是自行制定一套較高標準,依售價再細分出貨等級。楊素琴以小黃瓜為例,除了基本要求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另要求提供施用農藥清單,進行田間管理教育訓練,並制定16~24公分的分級標準,採收後於田區初步分級,再集貨至分裝場依直、彎、胖、重量等進行分級。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8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