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即將截止,2019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獎勵措施調整

文/農糧署 首圖攝影/謝佩穎
由農糧署所推動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於今(2019)年邁入開辦第2年,透過對地直接給付,提供農民在繳售公糧以外不同的方案與選擇。2019年為了持續推廣計畫,農糧署不僅針對各項措施做出調整,同步也將已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農民們納入,可參與稻作直接給付,另外也將加碼獎勵金,鼓勵農友們一同來種好米。

農糧署表示,為了引導農友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品質稻米,本年度除符合現行稻作直接給付資格者外,另外新增「102~104年間取得稻米產銷履歷驗證者」也可參與稻作直接給付;獎勵金部分,除原本的一般給付金:第1期作每公頃1.35萬元,第2期作每公頃1萬元,只要與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營運主體契作或取得產銷履歷、有機驗證或友善耕作登錄有案,也將加碼提供每公頃3,000元優質稻米獎勵金,盼可帶動農友提升國產米糧品質。

輔導稻農轉作,提升國產糧食自給率

另一方面,為輔導稻農轉(契)作具進口替代或外銷潛力作物,提升國產糧食自給率,農糧署除了持續鼓勵種植非基改大豆、硬質玉米、小麥等既有作物外,另增列綠豆、矮性菜豆及採種蔬菜(西瓜、花椰菜、青花菜)等品項,提供農友更多元的選擇,輔導農民在適地適作原則下契作契銷,並依作物品項給予每公頃3萬~6萬元獎勵金。另外,農友也可從該署公告40項全國適用及5項地方政府自提的「地方特色作物」選擇種植,並領取每公頃2.5萬元獎勵金。

推動在地旱作產業,鼓勵調整耕作模式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蘇宗振表示,農糧署考量整體糧食安全、糧價穩定及農民收益,調整本年度對地綠色給付計畫的各項措施,並試辦水資源競用區一期稻作轉旱作,於北部地區選定易發生水資源緊絀的石門水庫、新竹上坪堰及明德水庫灌區內部分灌區,約6千餘公頃,提供每公頃7.2~2.7萬獎勵金,且不論是否為基期年土地均可參加。此外,亦配合推動大糧倉計畫及利用各縣市成立機耕中心所提供的代耕服務,鼓勵契作契銷及提供轉旱作所需農機具與代耕服務,引導農民改變耕作模式,採行一期作旱作、二期作水田模式。

最後,農糧署也提醒,目前本年度「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相關申報措施至2月1日截止,有意願且符合資格的農友,可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到戶籍所在地公所、農會完成全年兩個期作申報作業。

延伸閱讀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施行一年,第一線人員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