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岸邊滿山遍野的仙人掌。
土地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夏日仙人掌的愛恨情仇

17世紀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臺灣和澎湖群島進行商業活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作物,例如仙人掌。原先荷蘭人在澎湖種植仙人掌,主要是作為防禦用途。正因為澎湖位處海峽交通要道,是軍事防衛的重要據點,多刺的仙人掌可以形成天然屏障,在戰爭時期,更被大量種植在軍事基地和據點周圍,起到了阻止敵人進攻的作用。直至現在,走訪澎湖的軍事遺跡,還能看到茂盛的仙人掌。

澎湖的「稜角絲瓜」等地方特色農產不同於臺灣本島,迷人風味與特殊口感遠近馳名。(攝影/柯金源@數位島嶼 CC BY-NC-ND)
新聞
維持菊島的獨特風味!澎湖嘉寶西瓜與稜角絲瓜品種選育

近幾年「類出國」觀光策略,使澎湖成為最佳海島度假勝地。雖然水資源困乏,冬天溫度及日照低,且伴隨強大含鹽分的季節風,澎湖地區仍有數種知名特有瓜果,如嘉寶西瓜及稜角絲瓜等,其特殊風味與口感遠近馳名。然而近年嘉寶西瓜與稜角絲瓜生長情形弱化,造成果實品質降低,需要強化品種迎向挑戰。

狗母魚丸海菜湯。
飲食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深夜的狗母魚丸湯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澎湖的春天偶爾還是會吹起微涼的北風。還記得週末搭晚班飛機回家,頂著寒風鑽進屋裡,正要喊母親一聲時,她早已端著一碗熱騰騰的狗母魚丸海菜湯迎來。母親總是惦記著孩子的喜好,每當知道我要回家後,她便大張旗鼓至市場採買食材,下廚做我愛吃的料理。

加上酸瓜燉煮的土魠魚,永遠是我家餐桌上最迷人的一品
飲食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冬日餐桌最迷人的一品

每年冬季是土魠魚洄游至澎湖海域的季節,其身型結實,吃起來不但鮮甜細緻,更因為適度的油脂成為老饕口耳相傳的高級夢幻魚。這時期魚市的話題總少不了今年魚價又如何飆升、土魠拍賣價創新高等等。正是因為這樣的高經濟價值,讓漁民顧不得澎湖冬季的十級風,就算漁船出海被吹得左搖右晃,還是奮力撒網,希望能將「海中白金」一網打盡。

肪片龜
土地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乞龜鬧元宵

「新正玩三天,上元玩三暝。」澎湖人過元宵比過年還熱鬧,小島居民稱元宵節為「上元」,不同於過年到初三的白天走春拜年,從正月13日起的春節尾聲,人們連續三個晚上為了慶祝元宵而忙碌,各大活動都在夜裡展開,尤其是外垵的溫王宮最為熱鬧。

澎湖建築
土地
【島民觀察】海底礁石築聚落

「欲娶某,先擔三年咾咕石。」這句古老俗諺,說的正是早期澎湖人在成家前,要先從海邊挑三年咾咕石才足夠蓋新房的故事。

新聞
林存農本05》「鹹水煙」中與天爭地 防風林緩和氣候逆境 檉柳新興樹種異軍突起

沿海地區環境不利農業耕作,以栽培樹木作防風林來幫助作物生長的混農林經營方式有悠久的歷史,是日治時期所建立「保安林」制度的一環,整體規劃以林地復育,發揮防止飛砂、鹽害、風害,以及水源涵養等防護功能。但近年耕地防風林隨著農業需求變遷逐漸式微,海岸防風林也面臨環境惡化導致衰退等問題。

新聞
人工繁殖觀賞魚「金蝴蝶」育成率最高達5% 建立商業量產減少野生捕撈

藍帶荷包魚是高價的海水觀賞魚,來源為野地採捕,臺灣的主要產地在澎湖海域,但因棲地破壞及過度採捕,天然資源量已大幅減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6年前開始進行野生藍帶荷包魚種魚養殖試驗,今年以餌料序列及管理技術,將育苗成功率穩定維持2%至5%,已達建立商業量產模式目標,下一步技轉給廠商,以人工繁殖藍帶荷包魚供應觀賞魚市場需求,避免人為捕撈。

土地
【小島大海】許海膽一個未來

你喜歡吃海膽嗎?7、8月是澎湖白棘三列海膽(俗稱馬糞海膽)開採的時間,近年越來越多澎湖人關注馬糞海膽的保育、復育議題,即使我經常遊走臺灣各地海岸及離島,也會在其他海域看到馬糞海膽,但沒見過像澎湖人這樣關心牠們,每年夏天網路上都會出現各種呼籲文,拜託眾人口下留情,放澎湖海膽一條生路。

新聞
收穫機來幫忙!澎湖香茹採收效率提升2倍 精準採收則待突破

香茹(Glossogyne tenuifolia)為多年生菊科植物,又常被稱為風茹,屬於澎湖特色作物,其全株可用來製茶,相傳有退火與護肝等傳統功效,2019年經動物試驗證實,其水萃物可抑制脂肪細胞肥大與調節血脂,改善肥胖情形,並減少肝臟三酸甘油酯累積,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使得香茹成為極具潛力的機能性原物料。然而,臺灣除了農業勞動人口老化,亦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香茹生產勢必面臨缺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