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本
每當食安議題浮上媒體版面,食農教育往往是大家思索如何解決問題的一個可能。
而在許多農食研究(Agro-Food Studies)的討論中,食農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現代社會人們對於食物,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疏離與陌生。
日本農林水產省於2020年8月5日公布令和元年(以下以2019年度稱之,統計期間為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的會計年度)的「糧食需求供應表」以及「糧食自給率、糧食自給力指標」。「糧食需求供應表」為該年度日本國內供應的糧食由生產至最終消費的總量,最後計算日本國民每人每日的純營養攝取量,再以此為基礎活用。
繼荷蘭、英國之後,日本也被我移出禽流感非疫區名單。農委會防檢局5日公告,將日本自禽流感非疫區名單移除,日本的活禽鳥、鮮蛋等蛋品自即日起禁止輸臺,禽肉產品因尚未獲我國核准,本來就無法進口。
全球暖化使處於溫帶氣候的韓國在百年間平均氣溫上升1.8℃,為世界平均氣溫0.7℃的2 倍以上。因氣溫不斷地攀升,過去僅能在韓國最南端濟州島栽種的亞熱帶水果,現已擴展到全羅南道及慶尚南道。韓國農民原本主要栽培的水果為溫帶水果,如蘋果、橘子、梨子、葡萄、桃子及柿子等6 種,現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亞熱帶水果成為能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收成作物。
自日本政府宣布解除武漢肺炎緊急狀態已4個月,然而因為仍維持外出自肅及餐飲業縮短營業時間等因素,業務用食材需求減低,雖然家庭用食材需求增加,但牛肉、米及奶油庫存量仍有餘裕,如何恢復業務用市場需求成為關鍵。
農委會下一步就是要解決「豬瘟」,預定3年內擺脫豬瘟的糾纏,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未來養豬產業的政策目標之一,就是讓臺灣成為一個沒有重大傳染疾病的家園,「口蹄疫非疫區、非洲豬瘟要守住,豬瘟也要拿掉」;為了解決豬瘟,陳吉仲將向行政院爭取新增編制120名獸醫師員額,加強防疫人力。
日本國產切花價格4月中旬跌到谷底,拖累貿易商對外採購進口花卉的報價,臺灣的花卉出口業者乾脆暫不接單,一方面沒利潤,一方面擔心削價破壞行情,因此花卉輸日類包機遲至5月12日才啟航。
日本稻作因國內稻米消費量的萎縮而陷入嚴峻困境。即便是典型稻米加工品(如由稻米製成的酒精飲料──清酒)的消費量也正在萎縮。此外,有研究預估消費量下滑的現象,將會因日後人口的減少而加劇。文化和社會的西化是造成消費量萎縮的背景因素,而這樣的西化是政府透過政策刻意推動的成果。
日本作為大豆的消費大國,同樣與臺灣面臨小規模生產、供給不穩
定,以及生產及加工者間需求落差等問題,故提出2025年自給率從
7%提升至12%,平均產量達每分地215公斤的目標。他山之石可以
攻錯,日本的經驗將可作為臺灣推廣國產大豆的借鏡。
來自日本的切花訂單直線下滑,以文心蘭為例,現在訂單只剩3、4成,若因運輸困難而出不去,情況還會更慘,國際處因此協調華航提供類包機模式的花卉貨艙,敲定5月6日啟航,讓新鮮切花可以直達日本成田機場。同時,國際處正著手調查,產季即將來臨的荔枝及芒果,是否也需要類包機的服務,幫忙把新鮮水果運到日本市場,這次,不排除找長榮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