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山茶
大吉嶺位在印度最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以其單一產地茶聞名,不混裝,不調味,多層次的風味,細緻,甚至像朵花,還帶有杏子與桃子、麝香葡萄和烤堅果的味道──人稱「茶中香檳」。一杯茶也許是從葉片做成的,但風味是從大地開始的。馬卡巴里莊園是改變土壤的莊園先驅之一。
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左右茶菁品質,高山茶區雲霧繚繞,種出甘甜茶菁。專門研究臺灣霧林帶的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黃倬英表示,大阿里山茶區位於臺灣雲霧帶下緣一旦氣候暖化加劇導致雲霧帶上移,進而可能影響茶菁品質,衝擊阿里山茶產業。由臺大與中研院組成的團隊正深入山區,找出雲霧對高山茶風味的影響,以及規劃設計捕霧網,攔下霧水給茶園使用。
茶業改良場各分場站卻均位於中低海拔,迄今只能借地做高海拔茶葉研究,茶改場因此規劃於鄰近嘉義梅山樟樹湖茶區、海拔1,600多公尺處新設梅山試驗站,未來將以高海拔適栽青心烏龍茶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高海拔特殊環境,進行高山茶因應氣候變遷抗逆境及友善栽培相關研究。
30萬公頃山坡農牧用地,一直是國內主要水果、花卉及茶葉重要產地,為對抗暖化威脅,農委會將首度推動坡地農田種樹,鼓勵農民保留一定比例,例如10%面積種樹;這是可增加碳吸存,並調適氣候變遷的方案——混農林業。
臺灣茶不僅種類多,不同的種植地域及加工手法,更是擴大了各茶區茶葉的差異性,為了協助消費者品茶更快入門,茶改場推出臺茶風味輪,讓消費者不再被評審或是品茗專家們的專業術語弄昏頭,透過風味輪即可有條理地描述或是理解茶的風韻與滋味,現在6個風味輪全員到齊,年底推出日文版及英文版,臺灣精品茶將進軍國際。
嘉義縣境內規模最大的阿里山高山茶春季優良茶比賽經過5天的評審,比賽結果15日出爐,青心烏龍茶組特等獎由梅山鄉瑞峰村吳政田奪得,金萱茶組的特等獎得主則是梅山鄉太興村簡銘儀,對於今年參賽茶葉的品質,主辦單位梅山鄉農會總幹事黃世裕說,「評審都很誇讚」。
4月中旬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凍傷部分高山茶區剛萌芽的茶葉,產量因而大減;部分茶區則是因為日夜溫差過大,芽長得不整齊,加上採收無法延期,產量因此受到影響;但也有茶區不僅產量增加、茶菁品質也令人滿意。
茶改場、林務局嘉義林管處以及嘉義縣政府,26日至茶改場南部分場預定地進行現場會勘,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初步看來這塊地很適合種茶,實測海拔1618公尺,遠超過高山茶1000公尺以上海拔高度的定義,且面積可劃出50公頃,這將成為茶改場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