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改場新設梅山站最快115年底完工 做友善栽培 讓高山茶更抗逆境

茶業改良場今日舉行「新設梅山試驗站啟動儀式」。(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國內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茶區約6,500公頃,占全臺茶園一半以上,但國內主要肩負茶葉栽培試驗改良的茶業改良場,總場及各分場站卻均位於中低海拔,迄今只能借地做高海拔茶葉研究,茶改場因此規劃於鄰近嘉義梅山樟樹湖茶區、海拔1,600多公尺處新設梅山試驗站,未來將以高海拔適栽青心烏龍茶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高海拔特殊環境,進行高山茶因應氣候變遷抗逆境及友善栽培相關研究。

茶業改良場今(17)日舉行「新設梅山試驗站啟動儀式」,包括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嘉義縣長翁章梁、立委陳明文及嘉義地方人士、茶產業代表等多人,均一同參與見證。梅山試驗站預計114年動工,相關時程若推展無礙,最快於115年底完工。梅山試驗站設置後,現位於桃園楊梅的茶改場總場也將規劃南遷嘉義。

臺灣茶產業自1980年代從外銷轉為內銷,使得北部茶區銳減,茶區逐年往中南部移動,現中南部茶區約占75%。茶改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中南部茶區主要生產精品茶,高海拔茶區約占全國茶園面積一半以上,但茶改場各場站中最高者為魚池工作站,僅有海拔850公尺,茶改場雖進行高海拔茶葉試驗研究,但多年來沒有自己的高海拔試驗場,只能透過與農友合作方式、借地試驗,因此規劃於鄰近樟樹湖茶區的原林務局所轄185林班地,新設梅山試驗站。

邱垂豐說,梅山試驗站依公共工程委員會標準評估工程經費約需10億元,預計明年開始做可行性評估、環境影響評估及水土保持計畫,進展順利的話,115年底可完工;梅山試驗站面積約9.8公頃,未來將負責高海拔茶葉、咖啡及草本植物等飲料作物的試驗研究,排除主建物,各試驗田區、加工廠約占7公頃。

梅山試驗站規劃於鄰近嘉義梅山樟樹湖茶區、海拔1,600多公尺處設置,未來利用高海拔特殊環境,進行高山茶因應氣候變遷抗逆境及友善栽培相關研究。(圖片提供/茶業改良場)

未來梅山試驗站將進行高海拔茶區水土保持、等高耕作、栽培管理、氣候、逆境管理及製茶加工等研究及示範輔導,邱垂豐表示,因應氣候變遷下乾旱、高溫、降雨等栽培環境挑戰,且高海拔環境的氣候、草相及病蟲害均與中低海拔不同,因此有必要設置高海拔試驗站進行茶相關研究,且會以高海拔適栽青心烏龍茶為主要對象;並且,因茶改場過去較缺乏茶友善栽培相關研究,梅山試驗站所在地卻是水源保護區,因此未來此站也將主要發展有機友善栽培、淨零碳排等相關研究。

梅山試驗站設置後,現位於桃園楊梅的茶改場總場也規劃南遷嘉義。邱垂豐說,由於臺灣茶產業已南移,現包括咖啡主要產地也在中南部,因此未來配合農委會組改升格為農業部,茶改場將改名「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現在的總場將與文山分場合併為北部分場,魚池分場與凍頂工作站合為中部分場,梅山試驗站為南部分場,臺東分場變為東部分場,總場則將南遷嘉義,在台18線上另行覓地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