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釋迦
中國海關總署今(8)日透過與我國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的「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提供中方第二批核可鳳梨釋迦包裝場及果園名單,總計新增包裝場34家及供果園1,263處。防檢署表示,今年產季參照原鳳梨釋迦輸中檢疫方法,自5日起受理業者申請輸出檢疫5批,已核發輸出植物檢疫證明書。
市場上品質穩定的農產品怎麼來的?
在農民栽培生產以前,它們的種子、種苗來源都有專業的分工,有專業的品種研育、種子及苗的品質管理;然而種子種苗雖是現代農業生產的「根源」,種苗產業卻可謂與末端農產消費者最為遙遠。
臺東,蔚藍絕美之地。若至臺東直奔市場、水果行,先入眼的許是一籃籃翠綠、彷彿滴得出水的釋迦。釋迦是季節性水果,一年中品嘗到大目釋迦代表已近中秋,過年時分則是鳳梨釋迦盛產,強烈甜味在口中化開,直是人間最大美味。但近年來臺東不時登上媒體版面,卻也是因為產值與果實都不小的釋迦,歷經中國禁輸、又開放部分進口,引發蟲害檢疫、政治因素交雜的波瀾。
農業部今(4)日立即公告全縣農產業全品項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午即前往臺東泰源、太平等地區勘察文旦、柑橘、香蕉及釋迦災損,他允諾受損嚴重品項評估依據天氣參數標準免現勘,幫助農民盡速重建復耕。
中國國台辦今(20)日宣布,海關總署決定即日起恢復臺灣地區番荔枝(釋迦)輸中,輸中釋迦須來自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廠和果園。農委會表示,目前「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臺尚未接獲中方通知重新開放輸入鳳梨釋迦,呼籲中方在兩岸平臺溝通諮商檢疫規範,讓所有包裝廠和果園有一致規範可循。
中國從110年9月20日暫停我「番荔枝」(釋迦)輸入,農委會農金局當年即開發新型態鳳梨釋迦收入保險,保障農民生產成本;111年度進而調整為單一種釋迦收入型保險,保障農民收入,保險期間至今年4月底截止,總計1,361位投保農民全數獲得出險理賠,理賠金額大幅躍升、達4.8億元,理賠金將在5月15日前入帳,填補農民損失。
中國禁止臺灣農產品輸中2年後,中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昨(13)日宣稱,臺灣農漁民通過國民黨表達心聲,希望盡快恢復輸入,中方願意為恢復臺灣農漁產品輸入提供幫助。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表示,臺灣農產品已大量銷往新興市場,大幅降低對單一市場的倚賴,並以鳳梨成功外銷日本為例,走高端市場對臺灣農業永續會更好。
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然而從2016年1月下旬的霸王級寒流到2021年的乾旱與強降雨,嚴峻的氣候變遷趨勢,帶給農民有增無減的挑戰,加速建構韌性農業體系,成為農政單位刻不容緩的工作之一。希望藉由作物防減災技術逐步推廣、落實於生產現場,臺灣農業能走向農損更少、農產品供給和品質更穩定的一天,對氣候變遷的衝擊大聲說:我們準備好了!
世界貿易組織(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PS)委員會11月3日至5日召開例行會議,確定已將臺灣針對中國暫停進口臺灣釋迦及蓮霧所提出的「特定貿易關切」STC一案,排入議程,依規定中方須對此案做出回應。農委會國際處表示,希望透過此管道能獲得中方回應,雙方儘速進行技術性對話。
中國大陸以檢疫問題為由,今年開始陸續禁止臺灣農產品輸銷,包括:鳳梨、釋迦,以及蓮霧,鳳梨及釋迦為臺灣出口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前2名,對臺灣農產品的產銷造成衝擊,出口第3名則是稻米,是否成為被禁止輸銷的農產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0)日表示,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不會禁止稻米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