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蜜蜂
蜜蜂及其他授粉昆蟲,不僅可以保護環境及創造永續生態系統,更可支持農村人民及原住民的生計,尤其是在發生武漢肺炎疫情等艱困時期,更顯重要。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斯洛維尼亞於2020年5月主辦世界蜜蜂日,FAO表示,養蜂可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及環境效益,且運用在地材料及在有限資源下,蜂農即可開始進行養蜂。
去年底,蜂農與改良場及農會合作,實際測試採食蕎麥花蜜的可行性。參與試驗的蜂農說,蜜蜂會採食蕎麥花花蜜,但因蜂農接獲通知前往放蜂時,只抓住了蕎麥花盛花期的尾巴,沒過幾天還遇到下雨,花況更差,結果蕎麥蜜……
冬天蜜蜂吃什麼?除了餵糖、採食各種草花的花蜜之外,農委會臺中區改良場幫蜂農想到一種植物「蕎麥」,剛好在冬季盛開的蕎麥花有機會成為很棒的冬季蜜源植物,國外也有蕎麥蜜的生產,且屬高價位的蜂蜜。目前蜂農正帶著蜜蜂在位於臺中霧峰一塊面積10公頃的試驗田區採蜜,效果如何,待花季結束後揭曉。
春季,蘋果園內的花朵盛放,此時穿梭於果園中的小蜜蜂正忙著授粉,好讓蘋果樹結成果實。然而,你能想像沒有蜜蜂的情景嗎?一旦蜜蜂消失,每朵花都得接受人工授粉,才能確保秋季的蘋果豐收。但如今蜜蜂銳減的事實,卻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中。
受暖冬、乾旱影響,近來荔枝、龍眼的開花不如預期,導致荔枝、龍眼蜂蜜的產量減少。農糧署為減低蜂農購置機械的成本負擔,於4月25日宣布擴大辦理小型農機補助計畫,在原有的16項補助機械中,再增列17項機械,其中有6項屬於蜂農用機械,為首次納入的補助項目。
農藥標示將有新變革,農委會修訂「農藥標示管理辦法」與聯合國接軌,未來農藥罐上除了標示農藥毒性、操作資訊外,若對人體可能產生慢性健康危害、對環境危害,甚至危害蜜蜂生存,都需加註符號標示。此外為降低同種農藥長期施用讓田間害蟲產生抗藥性問題,新規也要求需將農藥作用機制納入標示。目前法規正處預告期,最快可望3月上路。
蜂蜜閃著半透明光澤,同一罐蜜裡有著乳白色的結晶以及深黃色的蜜,入口後濃稠滑順,甚為甜蜜,自古即為入菜、入藥、入酒的良方。我們愛吃蜂蜜,但究竟蜜蜂如何採蜜?
推動友善農耕首要是建立良好的土壤,而種植綠肥培育土壤是其首選,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苗改場)近幾年田間試作結果,特別推薦在苗栗地區冬季選擇裡作種植蕎麥,除有生產經濟價值且管理容易外,花可觀賞又可為蜜源,並創造農村景觀,具有多重經濟與環境的效益。
科學家發現,環境中的農藥會藉由植物花粉,透過蜜蜂採蜜行為累積於蜜蜂腸道中。這導致蜜蜂腸道的共生菌逐漸被「馴化」,留下具有抗性基因的菌種,讓細菌產生抗生素的特性。這項分子試驗的證據令科學家十分擔憂,細菌能在昆蟲腸道內產生抗藥性,很有可能在人體也出現相同情形。科學家也呼籲:「我們必須更謹慎地使用抗生素進行醫學治療,並減少農業抗生素的用量,減緩細菌演化出抗性菌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