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冬季裡作新選擇,種植蕎麥不僅門檻低、收益高,還能浪漫賞花海

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圖片提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推動友善農耕首要是建立良好的土壤,而種植綠肥培育土壤是其首選,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苗改場)近幾年田間試作結果,特別推薦在苗栗地區冬季選擇裡作種植蕎麥,除有生產經濟價值且管理容易外,花可觀賞又可為蜜源,並創造農村景觀,具有多重經濟與環境的效益。

蕎麥富含芸香苷、槲皮素、鉀、鎂、鐵等機能性成分與礦物元素,適合開發保健食品,是非常具潛力的雜糧作物,在臺灣常以秋冬裡作栽培,北部地區以10月下旬播種最佳。栽培蕎麥不僅可收穫子實,且收穫之後剩餘植株也可覆蓋於田間作為綠肥,增加土壤有機質。

美不勝收的蕎麥白色花海,冬日裡還可創造農村景觀,吸引遊客造訪。

在品種上,蕎麥略分為普通蕎麥與韃靼蕎麥,二者皆採旱田撒播或條播,具有生長期短、病蟲害少、管理容易等特性,因而農友入門的門檻非常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蕎麥不耐濕且結實期怕風,若為冬季東北季風較強勁的田區,則可以考慮種植韃靼蕎麥,如臺中2號品種,以確保產量。除了入門門檻較低之外,苗改場也初估種植蕎麥農家收益平均每公頃約3萬元,加上轉契作補貼每公頃4萬5千元,合計蕎麥每公頃收益約7萬5千元,可成為在地生產並提升農民效益的新選項。

且值得一提的是,蕎麥開花時田間滿布白色小花,壯闊的白色花海景象,還可作為冬季景觀作物。另外,依據苗改場調查發現,蕎麥花的流蜜量及花粉量大且多,是蜜蜂冬季良好的食物源,還能生產獨具風味的蕎麥蜜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