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草生栽培
青農老斌以無農藥、無肥料雙無栽培土鳳梨約9年,並自2022年4月開始進行鳳梨田踩草的試驗,也就是不割草,而是將雜草踩壓至不影響鳳梨植株生長的狀態;經過一年多踩草試驗,他發現田間保水能力變好,然而在降雨較多的情況下卻對鳳梨風味造成影響,同時新、舊兩塊田區的土質與收成,也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
最近某天下午,朋友來拿東西,見我正在門口穿雨鞋,問我是不是要去田裡工作。我說:「對阿,要去踩草。」他說:「哇,採草莓喔,我也要去。」(剛好我們家也有種草莓)我說:「不是啦,是要去~踩~草啦。」
草生栽培普遍用於長期栽培經營的果園或森林,地被植物覆蓋裸地可調節土壤性質和優化作物的生長環境。地被植物的根部與附近土壤共同形成根圈,是微生物生活的重要場所,作物可藉由微生物分解有機質來促進有效養分的吸收,穩定作物的發育及生產,同時提升農業環境的整體生態及對逆境的耐受力。
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篩選出13種地被植物,生長快速、適應力強,還能與叢枝菌根菌、根瘤菌等土壤益菌共生,在果園中栽培,有助果樹吸收養分,抵禦高溫、乾旱及強降雨等氣候逆境,果樹生長更好。
農委會近年積極推動友善環境耕作,與家樂福推行的「食物轉型計畫」一拍即合。法商家樂福積極上架友善環境農作,從諸羅樹蛙保育到千歲團履歷玉荷包荔枝,2019年中開始加入石虎保育行列,與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友善石虎農作」,不只協助農民銷售,更進一步鼓勵農民加入友善農耕的行列。南投縣中寮鄉長壽天然農場成為很好的案例:讓擺脫不了農藥的柳丁果園也能保育石虎!
目前紅龍果在內銷市場的需求已逐漸飽和,外銷通路仍在拓展中,在夏季量產又無法顧及品質的情況下,市場價格不易維持穩定。因此本文將說明紅龍果高溫期的結實障礙原因,並提出因應的穩定生產對策,供農民參考。
友善農作產量一定比較差?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證實,實施草生栽培種植茂谷柑的友善田區,植株二氧化碳(CO2)吸收量是慣行田區植株4倍多,光合作用能力更強,更能增加果樹產量及品質,果樹葉片也更健康。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用意,在消費端是為了讓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流向及相關產銷資訊皆公開、透明、可追溯追蹤;其依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在生產端則能協助農民系統性管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