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改場速萃茶「次世代健康調飲茶原料」可提供高品質調飲茶原料,提升國產茶在手搖飲市場的競爭力
豐年雜誌
茶改場速萃原料技術 徹底改造國產商用茶:新製程「次世代健康調飲茶原料」兼顧成本品質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認為,當今臺灣茶葉原料及製茶成本高,導致售價已逐漸脫離一般大眾消費能力所及,且隨著現行飲茶模式改變,以傳統熱泡方式飲用,已逐漸不符合年輕人需求,改由罐裝茶或手搖飲取而代之;其中手搖飲更具新鮮、現萃的優勢,但手搖飲業者常選用成本較低廉的進口商用茶原料。為扭轉業者傾向使用進口茶的現象,茶改場從茶菁原料端及加工製程端進行改良,開發出「次世代健康調飲茶原料」。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6月號 花花世界 國產花卉華麗出擊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茶改場研發團隊合照。(圖片提供/茶改場)
新聞
茶改場首度推出臺灣咖啡風味輪!改良臺灣特色茶風味輪2.0 期待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品茗、嗜啡,該如何形容入口落喉的那一抹熱茶香和咖啡味?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下稱茶改場)今天公布臺灣茶風味輪2.0與臺灣咖啡風味輪,希望透過臺灣在地食物的口味和口感描述,讓一般民眾能更了解一杯茶、咖啡所帶來的風味。

茶改場內HPP機器為小型的實驗型機器,助理研究員邱喬嵩及茶改場研究團隊在此不斷研發、測試冷高壓技術的茶品。
豐年雜誌
高壓HPP冷加工 帶來茶產業新技術思維:追求天然風味 同時延長保存期限

具有便利性的罐裝茶飲料,經常是大眾日常必備的飲品,然而製造過程中該如何如現沖茶般保有茶葉原有的香氣,同時也確保茶飲健康性?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以下簡稱「茶改場」)近年來導入高壓HPP冷加工技術,推廣茶飲料高效冷萃及減菌之技術與應用,並開發茶食、茶飲等多元產品,讓茶製品達到趨於「純天然」的風味與品質。

茶園
封面故事
茶園的抗旱管理術 茶改場架設「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助農民精準管理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導致臺灣天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程度加劇,重要的嗜好性作物——茶樹也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整理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於1999年~2019年期間,茶樹發生次數最多的天然災害種類為颱風,自2011年後乾旱發生次數則有增加的趨勢(劉秋芳與邱垂豐,2021)。

茶改場「臺灣特色茶風味輪」
豐年雜誌
風味輪轉出百種味!幫你找到對味臺灣好茶

消費者在買茶時,單從茶類名稱,很難知曉其特色與風味,也無法具體描述心中喜好茶飲的特徵,更不太理解專家形容的專業用語,往往需要逐一試喝後,才能找到個人偏好的風味。

新聞
官學攜手輔導全國首家茶廠以雲端通過GLOBALG.A.P.國際驗證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嘉義大學攜手,輔導南投縣「茶悅杉林」納入所開發的雲端供應鏈溯源管理平台,整合多項驗證文件數位處理,達到無紙化,引領全國之先通過GLOBALG.A.P.國際驗證,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未來可以透過此模式,將臺灣優質的精品茶與其他農產品推廣、行銷到國際。

新聞
臺灣古坑咖啡市集 14日臺中大遠百飄香

「我想記得你-臺灣古坑咖啡市集」14、15日在臺中大遠百時尚廣場登場,匯集咖啡原鄉古坑在地14家咖啡莊園、農友產地直送通過各種評鑑的咖啡豆,一次滿足所有味蕾,臺灣咖啡研究室創辦人林哲豪,以及《第一杯咖啡》微電影女主角大久保麻梨子也將出席,共同分享古坑咖啡的美好風味。

新聞
6臺茶風味輪全員到齊!零發酵到全發酵茶葉風味都查得到

臺灣茶不僅種類多,不同的種植地域及加工手法,更是擴大了各茶區茶葉的差異性,為了協助消費者品茶更快入門,茶改場推出臺茶風味輪,讓消費者不再被評審或是品茗專家們的專業術語弄昏頭,透過風味輪即可有條理地描述或是理解茶的風韻與滋味,現在6個風味輪全員到齊,年底推出日文版及英文版,臺灣精品茶將進軍國際。

新聞
一點都不渣!好菌發酵廢棄茶渣 變身飄香墊料添加物

經過特定乳酸菌菌種發酵後,茶渣可以變成帶有香味的墊料添加物,具良好除臭效果,若添加於飼料,畜禽糞便的臭味也會明顯降低。這項「微生物發酵技術於茶副產物之加值應用」是茶業改良場與食品工業研究所合作的科專計畫,採非專屬授權,已有一家飼料添加物業者技轉這項技術,但會先用於墊料添加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