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碳足跡
工業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規劃杭菊格外品循環經濟應用、碳足跡產品認證及導入產品安全履歷系統,讓杭菊在安全種植環境成長,使消費者得到安心、安全的保障。因此,將自然無害植栽技術、香花萃酵蜜釀技術與產品安全履歷雲端平台技術相結合,讓杭菊副產品的生產過程更透明化,開發出無毒且具競爭優勢,將花卉格外品變身為高經濟價值產品,創造出更高的營收及產值。
立法院今(10)日三讀通過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提升至法律規範,以5年一期方式研訂階段管制目標逐步落實,環境保護署表示,半年內提出查驗認證機構管理、碳費徵收及費率、自願減量交易機制等相關子法,其中碳費徵收費率及方式希望明年就能上路。
淨零碳排已成為國際間炙手可熱的趨勢,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臺灣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臺灣整體約2.22%,相當於500.6萬公噸的二氧化碳。「雖然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遠不及石化工業,但我們也希望能為生態環境的永續,善盡一份心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表示,如何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達成農委會2040淨零目標,是農糧署接下來的核心要務。
「我做這個研究已經30年,再不做絕對會來不及,愈早投入成本愈低、回報愈大。」面對氣候變遷,農委會超前部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曆年後2月9日將召開全國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策略大會,將會宣布未來農村需要的電力自己發,還可以售電,讓農漁民收入增加,確保農業永續前行。
漁網和保麗龍是漁業廢棄物當中占比最多的兩項,一個漂浮在水上,一個撒下延伸往海裡,看似天差地遠的漁網和保麗龍,其實它們都有個共同特性——塑膠製。漁業廢棄物能順利回收不容易,而再利用更是一大難題。雖然從漁業戰場上退役,但在塑膠循環經濟的世界,它們可是未來的潛力新星。
這是一本科普書,也是綠色生活指南。氣候變遷已深切影響了人類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為、所接觸的食物、物品,皆與碳足跡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優先選購有進行碳排放計算的產品,並對產品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有更多的瞭解。
國產大豆新鮮、非基改,與水稻輪作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以涵養土壤,還可提升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看好市場發展潛力,推廣群聚式集團產區以契銷帶動大面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