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切花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洋桔梗切花好品質有賴前端品種引進與種苗悉心栽培,國內洋桔梗種苗龍頭頂品投入種苗專業生產至今16年,不僅突破亞熱帶先天環境條件限制,投入高額成本於溫室設備生產,積極外銷平衡淡旺季產能,效法荷蘭週次管理穩定品質,成功取得7成市占率;更引進日本品種展示會,推廣多元品種維繫市價與花農收益,力求花農、消費者兩端皆獲益。
百合花採後處理仰賴使用進口保鮮劑,不僅成本高,進口保鮮劑成分常含有重金屬銀離子,也容易衍伸環境汙染問題。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百合專用保鮮劑,可助切花觀賞期維持約2周,花朵轉色、開放度更佳,成本則比進口產品低廉,且其成分、配置方式簡單,可讓農民技轉、自行調製。
文心蘭是政府重點發展的蘭花之一,依用途可分為切花及盆花二類,目前臺灣的文心蘭產業以切花生產為主,盆花栽培較少,主要原因為近年較少自國外引進盆花品種或缺乏國內自行開發的品種。其次,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自國外溫帶地區引進的品種通常需要低溫,不適合臺灣平地生產,近年因美國開放文心蘭可攜帶介質輸美,吸引花農對文心蘭盆花產業的興趣,無新品種的推出成為文心蘭盆花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武漢肺炎疫情全面衝擊花卉內外銷,今年2月全臺5處花卉批發市場切花及盆花營業額,分別較歷年同期平均值減少1、2成,評估疫情若未趨緩,全國3月至7月的花市營業額將減2成。雖然1、2月花卉外銷值較去年同期成長5.1%,但疫情在全球引爆已是2月的事了,再者,花卉外銷項目中的切花已見5.6%的衰退,而市場集中於中國及韓國的國蘭,出口值驟減42.2%。
農曆新年將至,許多人會以銀柳作為居家裝飾。銀柳諧音「銀兩」,銀白色外觀就像是滿枝錢幣盛開,搭配枝條上的紅色花苞,看起來典雅討喜,也象徵吉祥好運、財源滾滾。臺灣的銀柳以宜蘭縣三星鄉生產最多,占國內總產量90%以上,產季集中在每年12月下旬及1月。因為宜蘭三星臨近雪山山脈,氣候冷涼、潮濕多雨,非常適合銀柳生長,今年生長期更無受颱風影響,品質極佳。
萬代蘭是臺灣新興熱帶花卉,從2011年開始種植發展外銷,至今攻下日本萬代蘭切花輸入量47%,年外銷量達27.5萬支,與原本獨佔鰲頭的泰國二分天下。為提升花卉到港品質,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近兩年投入研發萬代蘭專用保鮮液,成功延長萬代蘭觀賞期最長達20天,提升外銷競爭力,未來將持續推廣種植,以年外銷量100萬支為目標。
繽紛的花色、優雅的姿態,是洋桔梗給人的第一印象;時而典雅溫柔、時而熱鬧活潑,是洋桔梗的魅力所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品種則是洋桔梗永不退流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