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產銷環節愈趨多元,超市賣場建立自己的物流供應鏈,有機蔬菜等產品也未必會進入批發市場拍賣系統。(攝影/陳建智)
農觀點
逛超市還是上市場?蔬菜產銷環節的悄然巨變:冷鏈物流促成農民、通路雙贏╱焦鈞

國內推動蔬菜「共同運銷體系」已有50年,這個由農民團體集結供貨向批發市場交易的系統,構成國內蔬菜產銷的主體結構,長期掌握蔬菜價格的形成機制。不過,在小家庭消費模式成為主流,連鎖超市、大賣場走進社區,以及近年冷鏈物流的建構下,市場型態有了巨大變化,批發市場的關鍵地位已受到挑戰。

食物上到餐桌前的里程可能比你想得更遠,生產面可溯及田間管理之前,加工運銷更有廣而深的鋩鋩角角。(攝影/吳尚鴻)
農觀點
從產地到餐桌 食物歷經哪些環節?走一遍食物里程 做出更認真的消費選擇/焦鈞

農食供應鏈可大致分為:生產、收穫、加工、包裝、倉儲、配送至廚房烹調等七個步驟。在農作生產、水產養殖之前,其實還有更關鍵的環節,就是「生產投入」;所謂的生產投入,包括資本與技術的投入,資本就是農漁民決定生產養殖之前必須籌措足夠資金;與消費者比較相關的是,不論農作、水產或畜牧產業,決定採用哪一個品種、管理技術,會影響到後端供應鏈環節。

新聞
雲林漢光蔬果區域冷鏈物流中心竣工 政院允全國冷鏈物流體系二期計畫續支持

雲林西螺的漢光蔬果區域冷鏈物流中心今(11)日竣工,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受邀剪綵表示,農業部建置農漁畜產業全臺冷鏈物流體系,第一期計畫總經費140億元,但仍有許多肉品市場、物流中心尚未完成,需要下一期計畫,行政院將全力支持。

新聞
投入經費逾32億元! 農產品外銷檢疫通關一條龍 旗艦型桃園物流加工園區今動土

農業部推動建置農產品全臺冷鏈物流網絡,規劃建置3個旗艦型冷鏈物流中心,其中做為農產品外銷國際最後一哩路的「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今(28)日開工動土。桃園園區工程總經費32.18億元,將建立農產品檢疫、通關一條龍服務,以外銷為導向,打造臺灣農產品進出口的戰略平臺,預計114年起招商營運。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建構現代化農產冷鏈體系 用好品質結合加工提高農民所得

臺灣農產品種類多元且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但大多數農產品都不耐長期保存與長途儲運,可能在運銷過程中產生損耗。為了更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提高品質,進一步提高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2021年開始推動「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在當時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的大力支持下,於去(2022)年1月將整體冷鏈推動經費由原訂的84億元提高至126億元,加速完成臺灣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相關建設。

新聞
新農業政策滿6年 陳吉仲520展望推動碳權交易與農業綠能

今天是520,蔡英文政府執政滿6年,身為新農業政策執行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細數6年農業政策推動成果,包括三保一金全方位照顧農民福利、成為口蹄疫非疫區、農田水利會升格、通過食農教育法;因應氣候變遷,成立淨零辦公室邁向農業淨零排放,推動農業綠能及碳權交易,陳吉仲強調,提高農民收入、強化農產品食安,才能創造農業永續。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日本拼外銷】日本農產品外銷不必靠空運 3關鍵讓農產品也能靠海運

日本喊出希望在2020的農產品外銷產值要達1兆日圓的目標,為了達到此目的,佐賀大學副校長田中宗浩29日在「冷鏈物流生態系之創新營運模式高峰會」中表示,日本近年研發包括紙箱、保鮮劑等技術,讓農產品出口耗損率降至5%,協助日本農產外銷。

豐年雜誌
臺灣農業失落的環節?放眼社會需求,強化冷鏈為遲早一步

當臺灣農產品販售通路逐漸從農產品批發市場、販運商等傳統通路,而轉移至量販店、超市等大型實體通路及電子商務通路,產地到餐桌間的分工日趨精細,為了確保各端點作業流程維持產品品質,每個環節都有保鮮需求

豐年雜誌
採後才是戰場! 完善冷鏈確保農產品品質

維持農產品品質是一場場速度戰,就從採收的瞬間開戰。採後處理技術及運輸作業是冷鏈前端的關鍵環節,小農藉由簡易的田間採後處理,就能讓農產品鮮度更持久

豐年雜誌
臺灣農產品尚青! 穩定品質維繫外銷版圖

同時具備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臺灣,擁有富饒的自然環境,得以孕育出種類多樣的作物。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站〈貿易統計表〉,2017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約美金49億8千萬元,主要出口國家以鄰近的中國為最高,約占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