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我一開始也很迷茫,但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後,真的可以好好思考是不是未來要走這條路。」農校教育如何讓學生對農業萌生興趣,進而思考持續投入的可能?畢業於虎尾農工畜產保健科的賴政彥,在高中生涯接觸畜牧實務,由此點燃投入相關產業的火種,並經過一連串嘗試確認自己熱情所在。目前在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工作8年多的他,已將畜牧業當成志業,活用工作所學也自我精進,朝「擁有自己牧場」的夢想邁進。
臺灣地形氣候條件限制下,鮮紅牛番茄、嫩綠胡瓜垂掛枝條的景象,在夏季平地田間並不多見。甫獲第7屆百大青農許榮恩利用先天地理環境優勢,結合嘉義大學所學農場管理理論與實際田間操作栽培技術,於南投縣仁愛鄉海拔約400公尺山區,搭建溫室栽培溫帶作物牛番茄與胡瓜,在夏季蔬果市場供需失衡下,仍穩定生產供貨創造收益,充分發揮部落在地經營優勢。
臺灣豬在今(2024)年7月傳統豬瘟拔針滿一週年,接著要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為非疫區國家,有望在2025年成為亞洲第一個口蹄疫、非洲豬瘟以及傳統豬瘟3種疾病的非疫區國家。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專長獸醫與動物防疫,從動物疫病防控的專家到擔任我國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常任代表,在防疫的國際舞台,分享臺灣落實口蹄疫及非洲豬瘟等防疫工作的心得,促進國際交流。
今(2024)年7月1日,臺灣傳統豬瘟疫苗拔針滿周年,皆未傳出新病例,可望成為亞洲唯一撲滅或阻絕3大主要豬疾病(傳統豬瘟、非洲豬瘟、口蹄疫)的國家;俗稱「百億養豬基金」的《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將在今年告一段落,臺灣養豬業如何厚植實力?《豐年》訪談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秘書長潘建同、農業部畜牧司養豬產業科科長周文玲、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從產業、官方與專家視角,檢視臺灣養豬產業競爭力。
成立逾40年的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臺灣口蹄疫疫區除名後,成為國內首家獲HACCP認證屠宰場、首例生鮮冷凍豬肉出口菲律賓,當前正蓄勢待發進軍國際市場,未來將兼顧內外銷尋求獲利最大化,並因應省工智慧化的時代潮流,於雲林建立國內最大全自動化屠宰場,領先邁向屠宰新紀元。
嘉一香為國內電宰豬肉大廠,每年屠宰約30萬頭豬,年營收約新臺幣30億元,從飼料廠、屠宰場、加工廠、肉品專賣店與生技公司的產銷一條龍企業,客戶群共2,000餘家。
信功是屠宰、分切、加工集於一身的豬肉工場,落成至今逾40年,對國內銷售生鮮肉品,對國外出售加工肉品,年營業額最高達新臺幣40億元,是臺灣出口肉品的標竿廠商,更是在臺灣唯一曾經以冷藏生鮮豬肉出口日本的分切場,至今仍對日出口加工品不曾間斷。現在的信功,除了取得日本以及新加坡加工肉品出口資格,國內取得HACCP和ISO22000的資格,更是全臺唯一符合中央畜產會CAS屠宰及加工的雙優級廠資格。
得到行政院支持由農業部大力推動的百億養豬產業基金,全名是「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列出8大目標,執行期間為2021年至2024年,投入超過百億經費升級臺灣養豬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其中輔導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目標花費34.81億元,占整體經費27.1%,為重點發展項目。全國績優產銷班之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彭冠霖,以設備升級打造理想的養豬工作環境。
立富畜牧場負責人劉芸富以精準飼養為目標,導入現代化密閉式高床畜舍,結合省工智慧科技設備,解決養豬場對環境的衝擊,破除傳統養豬場開放式飼養環境臭味四散的刻板印象,未來更將興建飼料廠、食品加工廠,以產銷一條龍為目標創立自有豬肉品牌。劉芸富致力於投入現代化養豬,他說,「傳統養豬場應該做出改變,民眾也可以去判斷傳統與現代豬舍不同,如果傳統豬舍有做出調整,應該鼓勵給予更多的動力,讓養豬產業變更好。」
蘭花是臺灣出口農產品裡的佼佼者,以多樣性生產接單的彈性,在國際舞臺占有一席之地。農業部長陳駿季專長植物種苗繁殖技術,曾領軍農業部「花卉重點產業研究團隊」將臺灣蘭花推上國際舞臺。蘭花產業勇於求新求變,早期就參與智慧農業,運用有成,符合現今農業部推動跨域整合資訊,降低風險,提高韌性的智慧農業目標。
「臺灣是一個小島,在全世界的花卉產業版圖裡每一次提到蘭花,臺灣都不會被忘記。」花卉試驗分所分所長、園藝學博士戴廷恩講到蘭花,有農業研究人的驕傲。他指出,在世界花卉產業裡,有3個種類拿掉,「全世界產業會大地震」,第一個是蝴蝶蘭,第二個是馬拉巴栗,第三個是文心蘭。
位在雲林古坑的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照顧著各式各樣千嬌百媚的培育花卉,包括蝴蝶蘭、文心蘭、東亞蘭與火鶴花等重要外銷花卉品種的選育和栽培,以及設施栽培技術開發。
洋桔梗切花好品質有賴前端品種引進與種苗悉心栽培,國內洋桔梗種苗龍頭頂品投入種苗專業生產至今16年,不僅突破亞熱帶先天環境條件限制,投入高額成本於溫室設備生產,積極外銷平衡淡旺季產能,效法荷蘭週次管理穩定品質,成功取得7成市占率;更引進日本品種展示會,推廣多元品種維繫市價與花農收益,力求花農、消費者兩端皆獲益。
走進歐美日韓民眾家裡,迎面而來很可能是臺灣的蝴蝶蘭,去(2023)年蝴蝶蘭外銷產值達到新臺幣51億6,391萬元,全球每3株蝴蝶蘭苗就有1株來自臺灣,僅次於荷蘭,年年吸引無數國家來取經。將蘭花推上世界舞臺的是遍佈全臺、深藏在民間的花農,這幾年歷經荷蘭搶占市場、COVID-19疫情,臺灣蘭花雖有起落,卻始終在全球保有一席之地,豐沛的育種能量是重要關鍵,本期報導專訪台灣蘭花育種者協會理事長周伯倚,細數臺灣蘭花育種背景,以及未來的挑戰和轉機。
台灣百合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羅弘奇在百合花培育技術方面領先業界,曾獲選第30屆模範農民,近年轉型多元種植,以精準眼光引進國外新興花卉,成功吸引一眾花藝師矚目,喚起年輕人愛花買花;銷售端則結合完善採後處理,穩定生產做好品牌與品質控管,行銷傳統通路之外未來將結合電商,縮短與消費者的距離。
逢年過節,買一朵花不只應景,也能傳達心意,您可曾好奇過一朵花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一束又一束新鮮的花朵,如何一大早就光鮮亮麗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臺灣5大花卉批發市場分別位於臺北、臺中、彰化、臺南、高雄,其中以台北花卉批發市場歷史最悠久、交易量最大、成交價格最高,也是臺灣花卉拍賣制度的奠基者。
在過去,現代白肉雞產業發展之前,各地家戶小型養雞非常普遍,造就繁複多元的土雞品種。臺灣主要以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為主,另有一些少量特色土雞,例如鬥雞、竹北雞、珍珠雞、烏骨雞與蘆花雞等。土雞是傳統農村飼養的品種,不同年代引進不同雞隻品種,土雞育種目標有別歐美的白色肉雞,主要依飲食習慣與宗教文化的需求進行遺傳改良。
飼養土雞超過30年的立瑞畜產公司,為了掌握飼養所需種雞品質,透過建立育種團隊瑞興農業生技公司、自營種雞場,以及新建孵化場,確保種雞種原健康、孵化率提高,也拉抬產業提升。投入品種選育邁入第十年,具「興大土雞101品系」血緣的種雞已正式量產,未來立瑞更致力以「101品系」與「瑞興土雞」雜交育成種母雞,叩關國際市場。
下(6)月凱馨實業將迎來創業33週年,2014年凱馨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合作、歷經7年7代選育出全臺第一隻民間純品種紅羽土雞「桂丁雞」,也邁入第10年里程碑,是全聯福利中心的土雞銷售之王。2019年桂丁雞再升級,推出以5至7坪飼養、一隻要價1萬元的「帕修斯雞」進入頂級市場。面對白肉雞大軍市場競爭,土雞產業如何找到出路?凱馨總經理鄧學極認為,要嘗試顛覆消費者觀念、為土雞改造形象、創造價值。
透過養雞,能照顧老人也照顧部落產業嗎?在大安溪沿岸的泰雅原鄉中,有一群人正在進行這樣的社會實踐。位在達觀部落的「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近年在中興大學協助輔導下,結合部落耆老經驗、年輕小農協力,以及協會組織運作及資金的投入,發展部落養雞,解決餵養、屠宰等難題;並由雞牽起人際連結,串連其中的協會人員定期訪視部落老人,為老人、小農帶來收益與活力。
目前全臺共有13個部落飼養中興紅羽1982,由興大師生們組成輔導團隊,支援設備以及技術指導,針對不同部落、不同雞農條件及在地需求,輔導技術與設備,改善飼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並開啟山村生產模式的地方創生。
小有名氣的南投「奧萬大楓紅雞」也是中興紅羽1982,由奧萬大附近的曲冰部落何美欄所飼養,因為周遭環境每年冬季總有楓紅盛景,和紅羽土雞色調相諧,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