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非疫區後進軍高端日本 嘉一香賣豬肉更賣品質:打造活菌豬自有品牌 新建高效能全自動屠宰場

嘉一香未來將持續深耕臺灣豬產業,精進肉品品質並兼顧內外銷市場。

嘉一香未來將持續深耕臺灣豬產業,精進肉品品質並兼顧內外銷市場。

撰文╱吳秉容 攝影╱吳尚鴻

成立逾40年的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臺灣口蹄疫疫區除名後,成為國內首家獲HACCP認證屠宰場、首例生鮮冷凍豬肉出口菲律賓,當前正蓄勢待發進軍國際市場,未來將兼顧內外銷尋求獲利最大化,並因應省工智慧化的時代潮流,於雲林建立國內最大全自動化屠宰場,領先邁向屠宰新紀元。

嘉一香為國內電宰豬肉大廠,每年屠宰約30萬頭豬,年營收約新臺幣30億元,從飼料廠、屠宰場、加工廠、肉品專賣店與生技公司的產銷一條龍企業,客戶群共2,000餘家,包含義美、家樂福、好市多、麥當勞、新東陽、鼎泰豐等,在冷凍冷藏豬肉內銷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臺灣口蹄疫疫區除名後,現正朝豬瘟非疫區前進,政府鼓勵屠宰場升級,建立符合國際標準認證的生產模式,當產業轉型的領頭羊,而嘉一香正是重要一員。

政府認證首例屠宰場HACCP 嘉一香看準內銷市場「賣得是品質」

農委會(現農業部)2020年推動「屠宰場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HACCP),輔導屠宰場符合國際規範,隔年,嘉一香屏東廠成首家官方認定具HACCP認證的屠宰場。嘉一香董事長陳國訓表示,政府推動屠宰場HACCP認證之前,許多客戶每年都會定期訪廠檢視,有些客戶要求甚至比HACCP更嚴謹,因此屠宰場早已符合一定規範。他舉例麥當勞是由美方外聘檢驗人員進行稽查,他們要求屠宰刀具消毒需30秒,而HACCP僅要求10秒。

2021年嘉一香屏東廠成為國內首家獲HACCP認證的電宰場。(圖片提供╱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嘉一香屏東廠成為國內首家獲HACCP認證的電宰場。(圖片提供╱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嘉一香使用專屬低溫冷藏冷凍車隊配送肉品,確保產品品質並防止
交叉感染。
嘉一香使用專屬低溫冷藏冷凍車隊配送肉品,確保產品品質並防止 交叉感染。

嘉一香與麥當勞合作近30年,陳國訓說,麥當勞稽查標準高,不只關注衛生安全,更要求屠宰場做到友善屠宰,因此屠宰過程採全自動電昏,依照毛豬重量調整電量,「你看豬的眼睛還在眨的話,這樣就是電得太輕了,如果眼睛翻白,這樣太重就不行。」同時要求企業保障員工人權與福利,譬如公司若有請移工需代為負擔仲介管理與飛機往返的費用,陳國訓笑說,「我們員工都說嘉一香福利很好。」

臺灣1997年爆發口蹄疫,2007年首度拔針,2009年拔針失敗,2018年二度拔針,隔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派員訪廠稽核,嘉一香作為全臺唯一符合美國規範屠宰場,代表臺灣政府接待訪廠人員,助力臺灣2020年正式解除口蹄疫疫區,陳國訓對此印象深刻,他說來訪3人,「一位葡萄牙人代表歐洲、加拿大人代表美洲、泰國人代表亞洲,他們在臺12天才通過臺灣授證。」

陳國訓指出,嘉一香屠宰場往年在客戶、防疫署等稽核下不斷修正精進,為確保符合HACCP標準,嘉一香斥資新臺幣7、8千萬元優化動線與設備,如懸吊軌道材質全數由鐵改為白鐵不鏽鋼、洗手間冷水改熱水等,從細節處精進。

他認為,企業唯有不斷進步才是永續經營之道,提升屠宰場標準不僅能放眼國際,更能提供優質豬肉到國內市場,為贏得消費者信任,嘉一香「不是只有在賣豬肉,而是在賣品質。」

豬瘟拔針進擊日本市場 豬肉優先內銷 外銷平衡供需

嘉一香在2007年臺灣口蹄疫第一次拔針時曾短暫出口生鮮豬肉至新加坡,2009年拔針失敗,結束外銷。去(2023)年7月政府正式宣布傳統豬瘟全面拔針,至今滿一年,臺灣有望於2025年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證為豬瘟非疫區,成為亞洲唯一撲滅口蹄疫、非洲豬瘟與傳統豬瘟三大疫病的國家;現今國外市場進口豬肉安全防線提升,疫區國家生鮮豬肉不得其門而入,因此陳國訓支持傳統豬瘟全面拔針且充滿信心,「現在外銷標準越來越高,若成功拔針,在亞洲地區臺灣就超越日本,因為日本還有傳統豬瘟,國內豬肉就可以再恢復出口。」

2023年9月嘉一香出口22噸生鮮豬五花至菲律賓,為臺灣自口蹄疫區除名後首例生鮮豬肉出口。陳國訓指出,初期臺灣豬肉外銷菲律賓,和當地進口丹麥、美國豬競爭不具價格優勢,外銷獲利並不理想,預期先培養客群作為談價利基,再逐步追求營收增長,目前已成功出口十幾櫃;他認為,臺灣豬肉優勢在於口感,歐美豬採密閉式養殖,對環境要求不若臺灣嚴謹,空氣異味吸附於豬隻身上,讓豬肉食味不佳「有豬大便的味道」,「現在菲律賓吃到臺灣豬肉,漸漸能分辨其中不同。」

陳國訓表示,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國人已接受冷鮮肉品,目前食用冷鮮豬肉與溫體豬肉的比例為40%比60%,未來有望黃金交叉。
陳國訓表示,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國人已接受冷鮮肉品,目前食用冷鮮豬肉與溫體豬肉的比例為40%比60%,未來有望黃金交叉。

陳國訓提到,當初出口菲律賓豬五花,肉品部位的選擇源自外銷市場需求,「菲律賓人喜歡碳烤肉串配啤酒。」他認為外銷的前提,要先對國際市場的需求有所了解,譬如日本市場喜歡大小里肌、東南亞市場喜歡內臟,「像臺灣喜歡前腿肉,都會從歐美國家進口。」

陳國訓表示,嘉一香未來以內銷為主戰場,但若國內全面拔針成功,成為豬瘟非疫區國家,會根據各國不同部位豬肉需求,將內需較少的副產品如豬頭、豬腳、豬內臟等銷往需求量大的國家,平衡市場供需。此外,更計畫搶先進軍日本市場,「臺灣的大小里肌不值錢,在日本卻是天價。」他透露,日本超市協會6月底將訪嘉一香廠,準備考察與採購相關事宜,未來進口臺灣豬肉「他們其實也都準備好了。」

活菌飼料添加保證來源品質 建立豬肉屠宰分切標準化流程

嘉一香在臺灣設有樹林廠和屏東廠,最初陳國訓於1984年成立嘉一香,是外銷工廠經銷商,負責內銷其銷日剩下的肉品;1990年轉而在臺北第一果菜市場地下室設廠屠宰,待1995年臺北縣(今新北市)肉品市場成立,嘉一香搬至樹林成立樹林廠與肉品市場策略聯盟。1997年口蹄疫爆發,國內豬肉外銷大廠接二連三下市,2004年嘉一香於屏東建立廠區。

陳國訓30歲投入豬肉產業,歷經賣豬、殺豬到養豬,過程剛好和一般從業者相反。詢問1997年口蹄疫爆發為何跑到雲林養豬,他說,臺灣口蹄疫後豬肉屠宰量從約1,350萬驟降近一半,驚覺臺灣豬肉自給量能不足,因此跑到故鄉雲林跟當地豬農買豬、租豬舍兼請豬農幫忙,當時養豬不被看好,「南部那邊都說從北部來了一個戇囝(gōngkiánn)。」飼養約3萬頭豬預備供應國內溫體豬肉市場,時值臺灣豬肉內臟不足,政府開放美國豬內臟進口,他也隨之跟進,市場供需失衡下兩邊都賺錢,養豬養出了成就感,「我那時養豬1公斤才30塊,我養起來1公斤就變79塊。」

從豬肉小販到產銷一條龍企業董座,陳國訓抓準每個機會,利用當下擁有資源做投資,目前嘉一香業已建立完善的飼料廠、屠宰場、加工廠與肉品專賣店等一條龍產程,豬肉來源以高於牌價每公斤新臺幣4元的浮動價格與牧場建立契作,並提供含活菌、海藻與備長炭等原料的飼料,取代抗生素避免豬隻藥物殘留,使肉質鮮甜無腥味,創立「活菌豬」自有肉品品牌;2013年於臺北市大同區開設「昌吉門市」,為嘉一香首間活菌豬肉品專賣店。陳國訓說,飼料也曾異想天開添加中藥,「但是中藥太貴,每隻豬成本要多1,000元。」

提供消費者優質豬肉,不僅需要掌握飼料來源,屠宰分切的規範也需嚴謹。嘉一香實施友善屠宰,採用自動電昏取代人工電擊,平躺式放血取代懸吊式放血,避免豬頭在下,上方屎尿血汙染屠體;放血後採隧道式淋浴脫毛,取代傳統式泡浴,避免交叉汙染;後續流程火焰噴燒二次脫毛、取後腳、切肛、取前腳、剖腹取內臟、剝皮、取頭部等,並將屠體放置於預冷室,等待後續分切。

屠體放置於預冷室需離地至少60公分,避免血水噴濺汙染。
屠體放置於預冷室需離地至少60公分,避免血水噴濺汙染。
游靖杬說明,豬隻屠宰後屠體放置於預冷室12小時後,隔日開始進行分切,主要分作前腿線、背脊線與後腿線三段初步分解屠體。
游靖杬說明,豬隻屠宰後屠體放置於預冷室12小時後,隔日開始進行分切,主要分作前腿線、背脊線與後腿線三段初步分解屠體。
金屬檢測器透過電磁波檢查肉品內是否含金屬等異物。

走進嘉一香樹林廠的分切室,人員穿著一塵不染白色防塵衣,在燈光明亮的低溫環境下專注處理屠體,流水線分做三個區域,包含前腿線、背脊線與後腿線。嘉一香品管課課長游靖杬解釋三段流程區分,「前後腿產品和中段產品其實都不一樣,把產線拉成一條會太長。」屠體大分切後接著去骨、整形,去掉油脂、淋巴、瘀血等,進行包裝並計重過磅;來到理貨區,肉品經封箱打包放置於冷凍或冷藏庫,再由嘉一香專用車隊全程冷鏈運輸。

分切人員正專注於將豬後腿肉去骨。
分切人員正專注於將豬後腿肉去骨。

豬肉屠體分切後,大小肉塊分裝配合客戶需求銷售,副產品如內臟、豬腳、豬腦也能得到充分利用。嘉一香於2012年成立嘉生、嘉頂兩家生技公司,分別往醫療、保健食品方向發展,陳國訓說,「現在年輕人吃內臟越來越少,我們把內臟提升做一些生物科技」,如豬眼睛萃取玻尿酸用於美容與退化性膝關節小腿注射、豬腦萃取乙醯膽鹼用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等。

嘉一香同時和日本最大肉品廠火腿集團合資成立醇香食品有限公司,用豬大骨、雜骨生產高湯,陳國訓指出,「以前骨頭一公斤賣兩塊錢給化製廠,現在甚至要再倒貼它兩塊錢,但交給公司自己賣可以賣十三塊。」合作生產的濃縮骨湯與調理加工品,現已外銷至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國。

屠體經三段大分切後,進行去骨頭、整形等細部分解流程。
屠體經三段大分切後,進行去骨頭、整形等細部分解流程。
肉品分切後用PE膜緊密確實包裝。
肉品分切後用PE膜緊密確實包裝。
肉品製造日期等同於分切日期,屠宰日期則為分切前1日,經冷凍可保存1年。
肉品製造日期等同於分切日期,屠宰日期則為分切前1日,經冷凍可保存1年。

中國歷豬瘟戰爭靜待豬價回穩 雲林全自動化屠宰場提升產能

嘉一香將臺灣建立的一條龍模式複製到中國,在東北黑龍江齊齊哈爾建中國廠,於2015年正式投產。陳國訓表示,嘉一香在中國飼養約50萬頭豬,對平均飼養量以千隻計算的臺灣而言,數目甚鉅,但在中國卻不值一提,「中國河南牧原1年飼養6千萬頭,現在全臺灣總共不過約5百萬頭豬。」

無法與中國當地養豬企業拚產量,嘉一香轉而朝品質提升著手,已做到飼料換肉率2.5、小豬存活率達97%,「我們母豬1年生2.2胎,每年平均生產25頭肉豬。」全世界母豬生產率最高丹麥1年32頭肉豬,臺灣平均僅16頭肉豬,足見嘉一香飼養成效。

陳國訓指出,全世界約12億頭豬,中國1年可以吃掉6億頭,具有龐大內銷市場潛力;然而,2018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毛豬價格從人民幣18元崩跌至7元,雖然2019至2021年期間豬價逐步攀升至42元,但後續又爆量下跌,再加上俄烏戰爭爆發,東歐不向俄羅斯採購牛豬,俄羅斯轉而大量銷往中國,導致2022年起豬價跌至人民幣13元以下,一直到今(2024)年6月才剛回穩至19元。陳國訓認為,中國廠尚有許多發揮空間,目前則以加工食品銷售為主,「加工食品方面我們有自己的技術,做出來的東西和當地有區別,才有競爭力。」

中國廠當前靜待豬價回穩伺機而動,臺灣廠則已有最新規劃,嘉一香預計於雲林建設臺灣最大全自動化屠宰場,預期能解決勞工不足與廢汙水問題,屠宰效率也將大幅提升;陳國訓簡述其養豬產業願景,就是要做到橫向整合與縱深強化,將一頭豬的產業不斷延伸並做到最好,從賣豬肉、殺豬、養豬到做飼料,產業鏈甚至擴及生物科技領域,奠定不同面向的發展後,意識到產業將面臨缺工困境便預作準備,讓省工智慧化的時代浪潮推動嘉一香到下一嶄新階段,維繫企業立足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