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基金助攻 楊梅毛豬產銷班設施智慧升級:引入環控建立管理SOP 省工又節能

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華新牧場彭冠霖抱著自家生產的小豬。

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華新牧場彭冠霖抱著自家生產的小豬。

撰文╱蕭尹琪 攝影╱吳尚鴻

得到行政院支持由農業部大力推動的百億養豬產業基金,全名是「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列出8大目標,執行期間為2021年至2024年,投入超過百億經費升級臺灣養豬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其中輔導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目標花費34.81億元,占整體經費27.1%,為重點發展項目。全國績優產銷班之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彭冠霖,以設備升級打造理想的養豬工作環境。

曾經入選十大績優產銷班的楊梅毛豬產銷班,以科技、環保與健康的農業經營理念獲獎。造訪楊梅鄉間,臺31線高鐵南路上,陂塘與稻田間矗立著高聳的大飼料倉,標誌著產銷班班長彭冠霖的華新牧場位置。

彭冠霖的養豬家族,始於1973年阿公的家庭養豬,到了父親這一輩投入資金創立了畜牧場,25歲接班家中養豬產業,「我養豬,豬養我」,一語道盡農家子弟的心情。今年35歲的彭冠霖,對於養豬,有他與時並進的想法,導入科技,重視管理,讓他不但在2022年帶領的楊梅毛豬產銷班摘下年度十大績優產銷班,更代表桃園角逐神農獎的榮譽。

豬場的飼料倉,一旁的畜舍有大型的排氣抽風設備,用來通風降溫。
豬場的飼料倉,一旁的畜舍有大型的排氣抽風設備,用來通風降溫。

彭冠霖的牧場是「一貫場」,意味著綜合母豬以及肉豬的飼養,在桃園地區屬於大規模的牧場,擁有700頭母豬,總共近9,000頭豬。除了把肉豬養大養胖,母豬飼養需要配種、繁殖、照顧小豬,比一般的肉豬場業務更加繁雜。

華新牧場早在20多年前就引入水簾豬舍的設計,認知到提升設備讓豬住得舒服,就容易養得好。因此在2021年到2024年度,政府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的挹注提升設備,對於彭冠霖這樣的豬農來說,非常有感。彭冠霖表示,「過去的補助多為一次性,比如補助消臭,金額也不大。這次的補助加上自己的投資,將近千萬的設備升級真的能夠協助到豬場升級。」

產業升級有助吸引農業新血 可預期的收穫 良好的工作環境

在學校學的是資訊工程,回家接班的彭冠霖對於運用新科技來經營豬場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過去豬舍需要靠人工手動開窗調節溫度,彭冠霖引入的環控設施可以根據豬的日齡來調整需求、設定溫度曲線。「傳統豬場是開放式的,天氣冷半夜兩三點要去放布棚下來,天氣熱要去把布棚拉起來」,彭冠霖表示那時人工非常辛苦。現在另外一個自動設施的升級運用在豬隻飼料餵養,從小豬到大豬,設定每天的進食份量,自動餵養,同樣不假人工,母豬的耳朵上更配備RFID智慧耳標,記錄豬隻進食資訊。交由電腦機器導航牧場中例行工作,管理精準穩定,讓養豬可以建立標準化流程(SOP),不會因為人工差異產生誤差。

華新牧場為一貫場,兼具母豬場以及肉豬場的功能。
華新牧場為一貫場,兼具母豬場以及肉豬場的功能。

引入設備升級,彭冠霖的用意並非減少人員使用,「我希望找更多的年輕人進來,養豬有了SOP,養豬也可以週末休假,有好的生活品質。這樣才有人要來養豬。」面對農業缺工,彭冠霖認為產業升級,工作環境更合理上下班,才是關鍵。

「荷蘭的小豬價格不高,工資貴,器材更貴,利潤比臺灣更低,但他們九成都使用氣動升降母豬分娩床。」彭冠霖分享到歐美參訪的心得,使用升降分娩床,母豬不會壓到剛出生的小豬,增加小豬存活率,減少人工檢查的負擔,是必要的投資。他在這一次的百億養豬基金的支持下,購入升降分娩床,使一貫場的經營更加現代化。

華新牧場為臺灣西部第一家引入諾宜品牌升降產豬床的畜牧場。

升級設施有助防疫管理 屋頂綠電有利畜舍降溫減碳

豬場防疫在於細節,不讓外車進入,進入需換裝穿雨鞋消毒是最基本的,在百億基金的協助下,華新牧場購入無針頭施打疫苗設備。過去傳統豬隻疫苗施打的方式是用針頭,因為操作上難以每一隻豬就換一次針頭,侵入式施打會讓豬跟豬之間有體液傳染疾病的可能。換成高壓無針頭的疫苗施打設備,不侵入的方式讓打針更安全。

彭冠霖講到豬的傳染疾病就心有餘悸,比如豬流行下痢(PED),發生的時候小豬生出來沒多久就死掉,牧場經營者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待母豬長出抗體,才能有健康的小豬,等待過程看小豬一批一批死掉感覺非常焦心。面對臺灣即將脫離傳統豬瘟疫區的拔針,他明白豬傳染疾病的嚴重性,身為地方牧場經營者,相信政府做了周全安排,因此會盡力配合。

華新牧場除了養肉豬,也出售小豬。
華新牧場除了養肉豬,也出售小豬。

楊梅毛豬產銷班獲表揚績優包含配合政府推動低碳綠能的太陽能光電計畫,彭冠霖表示,畜牧場屋頂設置太陽能板,不影響畜舍功能,且有遮蔭效果,「在有太陽能板的情況下,豬舍內沒那熱,降溫系統不用做太多功,除了發電,還有相對減碳的效果。」對於豬畜牧產業經營來說,採購設備時,搭配政府宣導,選用具有綠能標章的設備,「出發點不是地球減碳那麼偉大的目標,耗電量降低是非常實際的。」

科學化管理 全面飼料養豬 農產業存續影響設備升級意願

在桃園,地方上有飼養黑豬的傳統,土黑豬「桃園豬」是知名農產,也成了桃園豬標章的主角。一般白豬上市的規格約120公斤,黑豬約150公斤,拿來做神豬用途使用的黑豬養到300公斤都有可能。白豬跟黑豬因為肌肉間脂肪分佈不同,口感確實不一樣。傳統上黑豬飼養使用廚餘,但廚餘收回來後若加熱不完全,可能發生病毒殘留的情況,造成飼養的風險。彭冠霖過去想要發展華新牧場品牌豬肉時有養過黑豬,以盤克夏混種的大黑豬為主,而非傳統的土黑豬品種。不管是養白豬,還是養黑豬,彭冠霖選擇全面以飼料餵養,從小豬到大豬,一共10種飼料配方,有助於豬隻不同階段成長、健壯體魄、肥育肉質,提供穩定且可預期的生長規劃。

「雖然透過規劃,可以讓豬6個月大就體重達標,但時間還是要養足夠,肉味道比較好」,彭冠霖自豪透過豬場環控裝置規劃、飼料規劃,可以精準控制出貨成豬的數量跟時間,但他不求快,豬養滿7到8個月才會出場,把豬養得好吃也是畜牧人的志業追求。

楊梅毛豬產銷班的成員彼此分享產業資訊,經營上會一起訂購疫苗、藥品、飼料,壓低採購價格,也會彼此協調豬隻送桃園肉品市場的數量。但豬場是否全面更新設備,要回到每個畜牧場自身的狀況來評估。對華新牧場來說,因為規模大,豬數量多,有些設備甚至在百億基金啟動前就已投入使用,但對有些小規模的牧場來說「年輕一輩不願意接班,附近土地是否開發,會擔心投資那麼多也是沒意思。大家考量的點不一樣」彭冠霖分享。無法評估投入與回收,就會影響到牧場經營者評估是否投入資源升級豬場的決心。

得到2022年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榮譽的楊梅毛豬產銷班,共同訂購疫苗、藥品與飼料,並協調運銷。
得到2022年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榮譽的楊梅毛豬產銷班,共同訂購疫苗、藥品與飼料,並協調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