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神明好農情】慶修院百年物語

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的慶修院流露日本風情,每隔一陣子造訪,都會發現新奇事。新奇事其實一直存在,只是隨著自己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眼中所見不同罷了;而另一層意義,也代表擁有百年歷史的慶修院故事精彩,足以品味許久。

高粱
土地
【織物記憶】這支掃把能招財

隨著端午節即將到來,天氣越來越潮濕炎熱,一早去田裡巡田水,還未到中午就已晒得快中暑,趕緊躲到唯一的大樹下乘涼。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抬頭一看,才發現眼前的高粱穗,各個皮厚紅潤、顆粒小而飽滿,結穗處如火炬般可愛討喜。

土地
【水裡的回音】透明的魚,透明的遊行

先假設一場雨,再假設一條河流,降雨過後,上游洶湧,溪床內澎湃奔騰,水夾雜著落葉、屍體、石礫向下流去。直到某個河段,水泥製造的取水口將部分的河流截去,引導至黑暗的孔洞,至此離開了溪床。

臺北萬隆小菜攤。
土地
【菜市人生場】打不死的小菜攤

我家附近貼著山壁的巷子裡,有個閒置已久的鐵皮屋小空間,不過呢,目前有個週末菜攤駐紮其中。一年沒來,早忘了開攤時間,索性挑個不三不四的9點半過來,將抵達時,沒有預期聽見的喧嘩,只遇上幾個老太太正在散步。轉進巷子,發現鐵門關著──我心已打烊──我的下週伙食啊!準備返家,迎頭碰上一位太太,她見我就高喊「來了來了」,納悶轉頭,發現一輛休旅車尾隨我駛進巷子。

黃足笛鯛(Lutjanus fulvus),典型的周緣性淡水魚。
土地
【水裡的回音】你看得到嗎?

嗨,你看得到嗎?
你現在看到的這些文字,是我在臺灣南部一個缺乏淡水的離島上寫下的。雖然說知道替代役很可能不會在家鄉當,但我萬萬沒想到,結束14天的新訓後,早上八點多離開營區,10點半人就在澎湖的馬公機場了。

處理好的林投葉。
土地
【織物記憶】不是女鬼,是好吃的情人粽

小時候常聽大人講起臺灣民間傳說林投姐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在林投樹自縊,字字句句驚悚嚇人,連長輩都會特別提醒,行經海岸邊要避開長滿林投樹的樹林。白天從遠處看向樹林內部,一股幽暗詭異的氣息席捲而來,隨著冷風搖曳、樹葉發出颯颯聲響,更添可怖之意。

兌悅門。
土地
【神明好農情】城門老街石獅公

穿越兌悅門,就是府城舊時的老古石路了。靜謐的小路,兩排老屋夾道,偶爾有文青小店與懷舊餐廳出現,在車水馬龍外自成一個世界,讓人憶起多年前遊客尚未蜂擁而至的神農街。兌悅門是小型城門,建於1836年,原是臺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當地人稱甕城腳,是現今府城中唯一仍有人車通行的城門,基座使用珊瑚礁形成的老古石砌成,因此又稱老古石城。

澎湖海岸邊滿山遍野的仙人掌。
土地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夏日仙人掌的愛恨情仇

17世紀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臺灣和澎湖群島進行商業活動,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作物,例如仙人掌。原先荷蘭人在澎湖種植仙人掌,主要是作為防禦用途。正因為澎湖位處海峽交通要道,是軍事防衛的重要據點,多刺的仙人掌可以形成天然屏障,在戰爭時期,更被大量種植在軍事基地和據點周圍,起到了阻止敵人進攻的作用。直至現在,走訪澎湖的軍事遺跡,還能看到茂盛的仙人掌。

士東市場一樓攤位「珍奇豆宴」。
土地
【菜市人生場】市場界的大葉高島屋

「From Japan?」賣菇老闆招呼我們。「From臺南啦!」在老闆眼中,碰到這種「拿相機東看西看又不講話的」,就是日本人。沒關係,看見西班牙火腿和魚子醬,看見腿一樣粗的白帶魚,在士東市場,我有時候也驚異地覺得自己像個觀光客。

櫻花鉤吻鮭生境照。
土地
【水裡的回音】朝蒙大拿前進

2022年,我受邀去參加一個以環境書寫為主題的文學營,其中能力遠強於我的講者大有人在,但文本分析的重擔卻落到我頭上。一番考量後,我選擇了大衛.奎曼的〈鱒魚〉和另一篇小說,那是少數我覺得有能力講的作品。

番石佛藥師如來,日前回歸北投普濟寺。
土地
【神明好農情】如願歸來

在春暖花開的4月1日,北投普濟寺辦喜事,分離數十年的88番石佛藥師如來歸來了。1925年在臺灣的日本人模仿四國遍路[註],於臺北市內複製了一條以石佛串連的朝聖路線,稱「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在日本四國遍路原型參拜的是88所寺院,而在臺北遍路參拜的則是一尊尊石佛,共有88尊,石佛各有編號,從1番到88番,以及代表的四國88所寺院名稱。

將黃麻整齊捲成一捆捆。
土地
【織物記憶】阿公阿嬤年代的高級衛生紙

自從復育黃麻後,經常聽長輩聊起在早年農耕時代,因生活困苦、物資匱乏,人們發展出很多難以想像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當提起關於黃麻的過往,他們各個像是話劇演員般越說越精彩,往事彷彿昨日之事般清晰。成長過程中艱辛刻苦的生活經歷,都成了現今回味再三的美好時光。

水上菜市場外觀。
土地
【菜市人生場】水上有什麼

連假時候,拜訪嘉義朋友,市區已走過一遭,她問:「嘉義妳還想去哪裡?」我反問她:「嘉義妳哪裡還沒去過?」於是我們來到水上鄉──一個平靜的幾乎不會感受到連假氛圍的地方。「水上有什麼?」我問,朋友打開Google Map,「嗯……白人牙膏觀光工廠?」──沒關係,絕望時刻,就到菜市場。

果貿社區第八、九棟大樓
土地
【菜市人生場】家離市場那麼近

果貿社區的第八、九棟大樓是兩座相對的半圓弧形建築,我們站在之間的中庭──「欸妳抬頭!」──天空被密集的大樓窗戶圈成一個圓形,那一刻我簡直像是自帶魚眼鏡頭。早晨的中庭,乘著輪椅的老人被推出來透氣,阿伯繞著花圃健走,手機播放80年代金曲給大家聽。

白沙屯二媽遊庄,深入山林小徑與鄉鎮社區。
土地
【神明好農情】白沙屯二媽遊庄探鄉親

大家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還認為臺灣最有人情味的一條路,就在白沙屯二媽遊庄路線上。原本是媽祖出巡探視鄉親的路,隨著越來越多外地人參與、沿途居民熱情款待,形成既神氣又有人氣的地方風景。

雙溪口溪。
土地
【水裡的回音】神在的地方

你看過《神隱少女》嗎?如果有看過的話,對這一幕應該難以忘懷吧:門簾掀開,腐爛神探頭進來,湯婆婆僵住笑臉招呼,千尋開始引路,一路上人人露出驚愕和作嘔的表情,黏稠的聲音不絕於耳,髒水不斷從神明的身軀湧現,流淌在乾淨的地板上。

日本西國33所寺院皆立有石碑,表示為巡禮中的一站。
土地
【神明好農情】登觀音山找觀音

最近周遭朋友紛紛出發到日本京都旅行,賞櫻名所清水寺無疑是大家的口袋名單。對我們來說,清水寺是搭飛機才能造訪的古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一百年前,臺灣就與清水寺有了連結,不必飄洋過海也能參拜清水寺觀音菩薩的分身。日治時期,移居臺灣的日本人為了求保佑,將故鄉的信仰帶來臺灣。這些神佛,有的是單一神像,也有石佛組成的靈場,好讓他們就近巡禮。

下次進中藥鋪,千萬別說是來買胡椒的。
土地
【菜市人生場】往市如煙

不似多數菜市場周邊通常有的舊氛圍,文賢市場緊鄰大路和眾家連鎖店,改建不過二十多年的市場,還有一塊專屬立牌,呆板藍底掛上金色黑體字,若非寫的是「岡山文賢市場」,還以為是哪個公家機關辦公室。當地朋友說,文賢市場是岡山的命脈,我想是的,光市場旁的維新路,就擠了好多顆心臟,要是大家的脈搏可以被聽見,我恐怕是會耳聾。

明仁枝牙鰕虎
土地
【水裡的回音】圖鑑對你來說是什麼

從大溪川回來後,我整理了照片,打開圖鑑,翻到明仁枝牙鰕虎(Stiphodon imperiorientis)那頁。「明仁枝牙鰕虎,別名東方帝王、帝王枝牙鰕虎。屬於兩側洄游性魚類,通常出現於清澈的小溪流中,但以中下游較為常見。」我翻閱圖鑑,瀏覽照片,讓知識在我的經驗裡發芽。「具底棲性,為底棲性魚類,不好游動。食性以藻食性為主,亦以浮游性生物或小型的水生昆蟲為食。」

絲瓜絡
土地
【織物記憶】祖孫絲瓜情

隨著漸暖的天氣,我開始動手整理囤放在倉庫的纖維原料,為了延長使用年限,需要定期做好防潮、防蟲、抗菌等措施,以利存放。趁著午後好天氣,我將絲瓜絡整齊排列於門口埕(mng-kháu-tiânn),讓陽光中的紫外線幫忙殺菌、除濕,最累的就是要定時翻轉,以免晒不均而生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