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記憶】祖孫絲瓜情

絲瓜絡

絲瓜絡

文字.攝影/陳怡君

隨著漸暖的天氣,我開始動手整理囤放在倉庫的纖維原料,為了延長使用年限,需要定期做好防潮、防蟲、抗菌等措施,以利存放。趁著午後好天氣,我將絲瓜絡整齊排列於門口埕(mng-kháu-tiânn),讓陽光中的紫外線幫忙殺菌、除濕,最累的就是要定時翻轉,以免晒不均而生黴。

絲瓜,也稱菜瓜。當絲瓜老化後,內部會逐漸乾枯,纖維變得粗糙,外皮會由綠轉為黃褐色。這時的絲瓜含水量極低,去除外皮、種子,清洗表面黏膜,曝晒至乾燥,就形成絲瓜絡,經常被用於洗碗、搓澡,是天然的菜瓜布。摸著晒得暖烘烘的絲瓜絡,我想起小時候因菜瓜布發生的趣事。

鄉下街坊鄰居經常在家門前一小塊畸零地種時令葉菜、豆菜、瓜類等農作物,當時我還不認識蔬菜種類,卻唯獨清楚記得絲瓜。因為,每每阿嬤問起愛吃的菜,我雖說高麗菜、青江菜,她卻總是笑著從廚房拿出一整袋絲瓜讓我帶回去吃,一度誤以為阿嬤是種絲瓜的。

阿嬤是種田人,經常早出晚歸,媽媽有時會幫忙整理家務,一次在幫忙洗碗時,我問媽媽說:「妳怎麼不用菜瓜布洗碗?」她卻從洗碗槽拿出一塊網狀布料說:「有啊,就這塊。」印象中的菜瓜布是綠色,看著長得如此奇怪的菜瓜布,我雖滿頭困惑卻也沒多問。 後來,媽媽叫我從埕斗(tiânntáu,院子)拿菜瓜布給她洗碗,我苦尋無果,只好硬著頭皮跑回去求救,她生氣指著地板說「不就在這裡。」我立馬回嘴「這不是絲瓜嗎?」瞬間感受媽媽兩眼發火,她拿起絲瓜說:「妳吃了阿嬤這麼多絲瓜,不知道絲瓜就是菜瓜布!」看著媽媽一手拿絲瓜,一手拿木棍敲打絲瓜外皮,我在一旁不敢有大動作,深怕那木棍敲過來,看著絲瓜外皮碎裂,露出漂亮的白綠色網狀纖維,才恍然大悟,原來菜瓜布是絲瓜。

把絲瓜晒至乾枯,刨掉外皮,露出絲瓜絡
把絲瓜晒至乾枯,刨掉外皮,露出絲瓜絡。

PROFILE

陳怡君 1989年生於臺南市,正職是園藝治療師,熱愛花花草草,經常運用野地採集植物創作。副業是「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負責人,陪伴與培訓二度就業婦女,讓婦女重拾自信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