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主廚 廖小子
鄉間小路
【鄉間食堂】客座主廚.廖小子/劍客的食感美學

臺灣知名美術設計師廖小子,本名廖俊裕。特殊長馬尾髮型搭花襯衫,腳踩藍白拖鞋。氣場與肌肉剛強、硬派,思考與言語卻聰明、柔軟。他的作品範圍橫跨藝術創作、書籍唱片封面、展場設計、視覺識別等。將研究烹飪、食材當作生活重心之一的他,今年首度以業餘私廚名義掌廚的餐宴,一售票即秒殺。

林孟寬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饕客新體驗!生食絲瓜搶鮮嘗

「很多人都說,吃過這顆絲瓜就回不去了。」瓜農林孟寬介紹辛苦育成的水果絲瓜,掩不住滿臉的笑意與自信。他伸手觸摸檢視懸在瓜架的圓胖絲瓜,映照正午日頭,煥發出清澈綠光。這顆難得能生食的水果絲瓜,嘗起來鮮脆輕甜;原本絲瓜特有的厚重瓜味變得若隱若現,甜度堪比水果,是近年蔬果市場裡饕客搶購的嘗鮮食材。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3年9月號 煮瓜好秋

臺灣夏天一年比一年熱,體感溫度動輒超過四十℃。
幸好,秋天就要到了,「好咧瓜在」,我們有瓜。
初秋是煮瓜的季節,本期Chill日挑瓜指南,讓你成為最「tshio-tiô」的選瓜高手;同時欣賞客座主廚廖小子如何揮劍劈瓜,展示絕不容你錯過的瓜食美學──
由瓜界三大王牌領銜,帶我們消暑、清熱、降火,逼退蒸騰的熱浪,迎向陣陣秋風颯爽,啊,真涼、真香……欲說還休,卻道煮瓜好個秋。

水之鄉農場主人許慈良和妻子詹娜雯,伉儷二人全心投入絲瓜產業。水之鄉農場主人許慈良和妻子詹娜雯,伉儷二人全心投入絲瓜產業。
豐年雜誌
絲瓜絡也想翻身當主角 許慈良讓絲瓜全株都是寶

彰化縣東南隅,位於濁水溪右岸的二水鄉,肥沃的土壤、豐沛的灌溉水源與溫暖穩定的氣候,造就其農業發展上的天然優勢。在這塊寶地種植絲瓜十餘年的「水之鄉農場」主人許慈良,不只賣生鮮絲瓜,反而另闢蹊徑,選擇大量生產絲瓜絡,更將絲瓜絡再製成文創商品,以多元生產模式將絲瓜價值最大化,翻轉單一產品因市場供需產生的價格波動困境。

《豐年雜誌》2023年8月號立體書封面。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8月號 神奇寶貝 臺灣文蛤揭密

臺灣文蛤證實是原生種的新聞,引發網路廣泛的「蛤?」熱潮,對於豐年編輯群,更多是對現代文蛤養殖究竟怎麼一回事的想像。待實際踏上富含水、陸資源的「倒風內海」沙灘,在退潮中的海水中「摸蛤兼洗褲」,想到文蛤從生長、被挖掘,最後上桌成為美味佳餚,驚嘆:臺灣文蛤,真正神奇寶貝!

土地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澎湖菜瓜,雜唸聲中的思念

菜瓜,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絲瓜,但澎湖絲瓜跟臺灣本島肥肥胖胖的絲瓜長得特別不一樣:澎湖絲瓜長著下寬上窄的長條椎形、深綠色外觀,表皮還有十條溝槽與粗厚的外皮。俗諺「澎湖菜瓜──十捻」,十捻音同臺語雜唸(tsáp-liām),除了形容澎湖絲瓜有稜有角的特殊外觀外,更雙關了被嘮叨後的不耐煩感。

絲瓜絡
土地
【織物記憶】祖孫絲瓜情

隨著漸暖的天氣,我開始動手整理囤放在倉庫的纖維原料,為了延長使用年限,需要定期做好防潮、防蟲、抗菌等措施,以利存放。趁著午後好天氣,我將絲瓜絡整齊排列於門口埕(mng-kháu-tiânn),讓陽光中的紫外線幫忙殺菌、除濕,最累的就是要定時翻轉,以免晒不均而生黴。

劉興欽_瓜高難摘眼巴巴
豐年雜誌
老來無事愛種瓜 瓜高難摘眼巴巴

早年的臺灣,經常可見瓜類植物在院子籬笆恣意攀爬。有人搭起瓜棚,讓瓜藤爬上棚架,院中充滿綠意,夏天還可以乘涼,一舉兩得,當中最常見的有苦瓜、瓠瓜和絲瓜。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6】吃當季.識當地 「斗南食物日」讓校園午餐融入食農教育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自今年9月起,與鎮內8所國中、小學合作,將每月15日定為「斗南食物日」,將精選的斗南在地優質農產品,包括在地當季的農產品,融入校園午餐菜單之中,並搭配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及影片,希望增進孩童對家鄉的認識。

新聞
防治金瓜瓜實蠅,高雄場16日將於澎湖現場示範

澎湖地區生產的南瓜果肉棉Q鮮甜,品質優良,普受消費者歡迎,已成為澎湖地區重要特色農產品之一。但栽培期間易遭受瓜實蠅危害,嚴重影響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