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呂宛霖
菜瓜,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絲瓜,但澎湖絲瓜跟臺灣本島肥肥胖胖的絲瓜長得特別不一樣:澎湖絲瓜長著下寬上窄的長條椎形、深綠色外觀,表皮還有十條溝槽與粗厚的外皮。
俗諺「澎湖菜瓜──十捻」,十捻音同臺語雜唸(tsáp-liām),除了形容澎湖絲瓜有稜有角的特殊外觀外,更雙關了被嘮叨後的不耐煩感。用絲瓜比喻性格,顯得活靈活現,更因為是家喻戶曉的諺語,讓澎湖菜瓜這四個字深植人心。
還記得小時候某個夏日驟雨的放學路上,與同學故意不撐傘在雨中大玩水坑、四處抓蝌蚪,全身濕漉漉的回家,還冷得直打哆嗦。剛下班回來的父親本就不悅,再看到我連發的噴嚏,他忍不住發難:「誰教你不撐傘?著涼了吧!就告訴你下課要快點回家……」耳邊的嘮叨聲音就像緊箍咒,讓人不禁情緒低落。
小孩子不懂父親的關愛之情,一心覺得委屈,這時媽媽端了一碗熱騰騰的清湯絲瓜麵線,一句「雜唸啦」便擠開父親,哄著我趁熱快吃。淡淡薑味隨著熱湯冒起,一聞便覺通體舒暢,唏哩呼嚕很快吃個碗底朝天;明明是簡單的食材、沒有什麼調味,可卻帶來溫暖和滿滿力量,雖然只吃過這一次,但卻是我心中至今最難忘的絲瓜料理。 而我家餐桌上最常見的絲瓜料理,則是搭配嫩黃炒蛋的絲瓜炒蛋。好吃的祕訣說穿了,就是「不燜」二字。一般煮絲瓜時,大多會加蓋燜煮到軟爛,但澎湖絲瓜就是要吃它的脆口;用中強火持續拌炒,過程中可視情況加一點水繼續收汁。只要全程開著鍋蓋讓水氣逸散,煮熟的絲瓜自然保有脆度與彈性。起鍋前再拌入炒好的蛋、調個味,青綠與淡黃交錯的美麗色澤,鹹香清甜的滋味引出食慾,單吃也不膩,是淡雅的小品滋味。
PROFILE
呂宛霖 土生土長澎湖人,大學起滯留臺北,途中短暫旅居神戶、倫敦,喜歡體驗世界各地不同的美食文化,也熱愛下廚。現役編集者,但老實說,比起寫作更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