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好農情】城門老街石獅公

兌悅門。

兌悅門以紅磚與老古石搭建。

文字.攝影/王曉鈴

穿越兌悅門,就是府城舊時的老古石路了。靜謐的小路,兩排老屋夾道,偶爾有文青小店與懷舊餐廳出現,在車水馬龍外自成一個世界,讓人憶起多年前遊客尚未蜂擁而至的神農街。

兌悅門是小型城門,建於1836年,原是臺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當地人稱甕城腳,是現今府城中唯一仍有人車通行的城門,基座使用珊瑚礁形成的老古石砌成,因此又稱老古石城。作為五條港往西的通道,兌悅門以八卦中代表正西方的「兌」為名,只不過現在很難想像城門外以前有渡口,將貨物運往安平出海。

城門內順延的老古石路,今日路牌上稱信義路。信義二字的由來是什麼呢?我不清楚,只覺得老古石路這名字還是最適合它。關於老古石路的來歷,在城門附近有一塊立於1822年的石碑,上頭刻著「修造老古石街路頭碑記」的大字以及滿滿的船商行號,見證了當時五條港繁榮之盛。

兌悅門旁有一間小小的廟,名為「石獅公館」,裡面供奉了石獅。擁有專屬小廟的石獅算是少見的,我向老街餐廳老闆勇伯請教,勇伯答:「我們的石獅公是用來擋煞避邪的守護神。」

「看起來憨呆的石獅公,會有什麼厲害之處?」我有眼不識泰山的問。

於是勇伯開始講古了。

PROFILE

王曉鈴 艋舺人,路過寺廟拜拜是日常。資深旅遊記者,採訪途中拐彎看廟是經常。研究宗教文化,思考土地農事與神同行是正常。著有《日本珍奇廟》、《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坐鎮兌悅門的石獅公。
坐鎮兌悅門的石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