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3年8月號 島旅.農漁系地味探索

來一場深度島旅,重新認識屬於臺灣特有的文化底蘊。走進臺南市區,看見常民生活中的風土地貌;跟著屏東養魚人家的腳步踏進島嶼之南;穿梭臺東金崙的巷弄之間,貼近地方文史;看苗栗青年用創意串起傳統。再遠一點,面向海風前往馬祖,遇見純粹本心。

鄉間小路
走出百年府城的常民風土地貌

從臺南小西門遺址走向河樂廣場,短短一公里,是府城繁華年代的時空膠囊。這片臺江內海淤退的海埔新生地,有過依傍港口的生猛魚市、香蕉青果的運銷樞紐,與宛如不夜城的戲院商圈。被臺南人稱做「大菜市」的西市場,是日治時期南臺灣最大的現代化市場,附近曾經的臺南運河船埠被填平,現在是有露天水景的「河樂廣場」,而運河畔的魚市場,整建後將招商做旅館。臺南百年布莊「錦源興」的第四代經營者楊子興一路漫步著,即便熱鬧不再,大海與土地的滋味,仍在餐桌上的漁產、果物,以及日常中的文創設計裡豐饒,在常民生活裡,就能一窺歷史的滄海桑田。

兌悅門。
土地
【神明好農情】城門老街石獅公

穿越兌悅門,就是府城舊時的老古石路了。靜謐的小路,兩排老屋夾道,偶爾有文青小店與懷舊餐廳出現,在車水馬龍外自成一個世界,讓人憶起多年前遊客尚未蜂擁而至的神農街。兌悅門是小型城門,建於1836年,原是臺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當地人稱甕城腳,是現今府城中唯一仍有人車通行的城門,基座使用珊瑚礁形成的老古石砌成,因此又稱老古石城。

滷封肉
封面故事
用糖引出料理的千滋百味

白砂糖在銅鍋裡尖成一座小山,開火後旋即塌成一汪汪金色水窪,逐漸融成一片咖啡色湖泊,咕嘟咕嘟地冒泡泡。「大頭師」蔡瑞成熟練地拿鍋杓迅速劃圓攪拌,只見漿液顏色快速轉成金黃,他抄起鍋子,把糖漿沖進炸得爆脆的三層肉裡熗出白煙,後流進鍋裡與醬油、冰糖、甘蔗、辣椒、中藥材混成滷汁,逼出封肉最誘人的顏色。

新聞
米歷史的米粒事:做米的人不吃牛 買米還寫明信片

談起與米糧業密切相關的動物,牛的重要性絕對是排行第一。「水牛犁田,黃牛拉車」,從耕作到運輸,都少不了牛的協助。在農村裡,水牛負責水田的整地工程,包含犁田、耙田、耖田、碌碡四個步驟;黃牛負責旱園的翻土和施肥培土,此外還要揹負農具、收成的作物。農村的傳統民居兩側會規劃牛舍,牛隻與人的生活非常親近,如同家人一般,甚至在冬至吃「圓仔」時,也不忘用碗裝一兩粒圓仔供在牛舍,以表示一年來的感謝。

新聞
臺南養生料理 在地食材最澎湃

為了讓大家吃得健康,臺南市府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針對節氣選擇在地當季食材,製作中西式料理、飲調、甜點等超過50道創意養生料理,集結成《養生好食在臺南手冊》,並推出教學影片上youtube,部分養生料理將由農會、廠商等量產,多元行銷臺南農業,塑造府城食安、養生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