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鄉間食堂】手作應景秋日的甜蜜幸福

秋天整日彷彿都帶點淺淺橙黃,透明的,像一枚乾淨濾鏡篩過所見的世界,樣樣東西都看起來特別可口,讓人肚饞。暖涼交替間的不安定,總歸甜食最能沉靜身體與心靈。

運用今秋最佳的三種食材,桂圓、栗子與無花果,我們跟著文學甜點師Jamie江舟航,一起手作甜蜜,無論一個人獨食或一群人分享,皆能感受幸福滋味。

封面故事
【餐桌上的產地】山頂壯圓:時間換來悠長煙燻香

龍眼在臺灣是有著超過百年種植歷史的古老果樹;被叫作「桂圓」、「福肉」的龍眼乾,在日常生活中亦有深刻的文化意涵,廟裡敬神、結婚沾喜、中醫養氣、家裡坐月子,它都是要角。隨時代轉換,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棵龍眼樹的景象日漸消失,原本以土窯柴焙慢燻而成的桂圓,也逐漸被低價的進口龍眼乾替代。不過,在龍眼的大產區東山,出生龍眼世家的「山頂壯圓」創辦人陳昀鎂,是以成立自家品牌,進而致力異業合作,凸顯臺灣桂圓的獨特。

封面故事
【餐桌上的產地】林家栗園:阿里山下的綠海膽

溫柔而不過於炙熱的陽光灑落嘉南平原,碧空萬里。車沿臺八二線快速道路經國道三號轉臺十八線,很快來到中埔,轉進嘉一八二鄉道,續行一段,阿里山脈絡愈發清晰,轉眼便抵達了至今已傳承百年、臺灣著名的栗子產地,「林家栗園」。

第三代經營者林志賢說,曾祖父林長成於日治時期從阿里山區帶回種子,先在澐水的山坡地種下中埔第一棵板栗老欉,經長期不斷改良育種,並將枝苗分享給親友與鄉人,逐漸成為今日中埔盛產,光芒奪目的「黃金板栗」。

封面故事
【餐桌上的產地】光騏果園:無花有機,農產心訣竅

開始種無花果的契機,源於家中在海邊的荒地,為防海水淹沒進行墊高作業,凃清溪因此意外發現附近鄰里種有一株無花果樹,鄰居要他拔一顆吃吃看,「很澀很難吃。不過,隔幾天,我又去堆土墊高,發現有隻鳥在啄無花果。很奇怪啊,那麼澀,鳥怎麼可能會愛吃?我就去摘那一顆鳥啄的果實下來吃,沒想到很甜很好吃。」他眉開眼笑。那顆甜美的果實,讓退而不休的凃清溪自此啟動了無花果農新人生。

封面故事
【汪喵日日】養寵新生報到!請問專家怎麼辦?

寵愛貓、狗如同照顧自家小孩,個個性格與喜好懸殊,有成熟懂事的,也有激動猛烈的;有貪吃愛玩,也有「少來煩我」的……想想小時候常被爸媽唸的那些話:「別人家都沒事,怎麼你的麻煩特別多?」如今終於懂得這甜蜜(但偶爾崩潰想毀滅世界)的負荷了吧?!

毛孩食衣住行、日常玩樂,究竟哪些重點是新手爸媽需先行注意?本篇採訪「毛暖動物醫院」的型男院長廖志杰,讓身為毛孩照顧專家的他,引領讀者第一次養毛孩就上手。

曾在浪浪別哭待過,後來成功送養的毛孩們。
封面故事
【領養攻略】浪浪別哭:毛孩是家人,不離不棄投注愛

傳統流浪貓、狗的收容場域,常因空間有限,時有整體負荷過重、園內疾病交叉傳染等情況,照顧益顯困難。從小喜愛接觸動物的譚柔,眼見流浪動物收容與認養困境,心裡一直想要為他們打造更妥善、便於交流的中途場所,也期盼藉此提高大眾領養意願。二○一五年,原本存下一筆購屋資金的譚柔,幾經思考,毅然決定用這筆資金創立「浪浪別哭中途咖啡館」,迄今,浪浪別哭已分別在臺北、臺中和臺南開設三家分店。

封面故事
寵物身分證與保險

二〇二三年八月,農業部成立動物保護司,隔年以既有「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進一步推出數位版「寵物身分證」,現適用已植入晶片並上網登記的犬貓。數位身分證免去寵物晶片號碼位數過多、難以記憶,與紙本不易保存之問題,更便於資料更新。

寵物身分證內含資訊包括:名字、照片、絕育狀態、晶片號碼,與狂犬病疫苗施打等紀錄。

封面故事
【養寵心事】夏宇童:世上再找不到這麼單純愛你的對象

臺北鬧區車潮仍喧囂的午前時間,牽著狗,我們緩步走進寵物友善公園聊天,高樓參差環繞圈成綠地,一座迷你陽光小島。集主持、歌手、演員等多重身分的藝人夏宇童,讓四歲米克斯犬「Nini」領著漫走其中,元氣飽滿,童童卻忍不住爆自家狗狗的料,「Nini其實非常膽小,一點聲音或動靜都會嚇到她。」才說完,就看到她踩到什麼,反射性跳起來躲進童童腳邊。

封面故事
【養寵心事】奔跑吧肥祥:肥美「雞排」是如何養成的

進門前祥媽雀躍地說:「他們都醒著哦!」據說肥祥睡眠時間比一般貓咪長,約訪時還先仔細確認了他平常清醒的時段,祥媽表示這問題太困難,但依舊在夾縫中找到祥哥沒有睡著的簡短區間。還來不及分秒必爭地衝鋒陷陣,攝影師甫進門卻自行趴在地上和祥哥玩起來。背景音搭配著狗狗嘟寶興奮踩踏的歡快腳步聲。

照片提供 Yoh曜日
封面故事
【討主歡心】Party之必要,「嗨咖」毛孩時間

貓生海海、狗生聊賴,取悅主子是應該──在寵物專屬的空間裡,享用大廚精心現做料理,與奴才共度快樂用餐時光!而派對除了開心吃喝,玩具更不可少!用零食和玩具讓毛孩主子發洩精力,絕對是個好主意!

封面故事
寵物看診準備好了沒?

帶貓、狗看醫生總是大工程,除了例行健康檢查,偶爾寵物們也會身體不適或有急性症狀需要就醫,這時候應該準備哪些東西與資訊,方便醫生快速了解狀況呢?在此提供參考清單;但還是得提醒,最終仍需以愛寵的獸醫師建議為準喔!

封面故事
【草茶指南】老店交流:跨越世代的青草茶怎麼喝?

跨越世代傳承的青草茶,是臺灣早期風景中最獨特的常民滋味,含括對信仰、對自然、對人際問候,從心理、身體至環境的關懷。傳統草本飲逐漸式微的今日,這杯日益難得的茶,究竟該怎麼喝,如何於現代延續先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原址大稻埕永樂市場內、由「德河青草店」重新改名、改裝「姚德和青草號」,以及前身是龍山寺旁青草巷裡「濟安青草行」的「老濟安Healing Herbar」,藉著各自獨創新意持續發展,無獨有偶都已傳承至第三代,且讓兩店負責人王柏諺、姚勝雄聊聊,屬於自家草茶文化的傳承與進化。

建興青草店門口就種植著一些青草,走過路過,不說還真不知道。
封面故事
【鄉間食堂】青草達人翁義成:採草煮茶,記憶療癒的芬芳

近代醫學發展前,中、西方都有草藥文化,每個聚落都有類似巫醫或赤腳大夫的醫者,採集自然素材,烘乾或炮製,熬煮成藥,舒緩人們的病痛。

來到近代臺灣,其實藥草離我們也不遠,初學者想入門,可以前往臺北市雙連站二號出口,往後方走,找到一家小鋪子,同時掛著「草盛園」和「建興青草店」招牌。木質裝潢很溫馨,買杯飲料,還可以跟店員打聽藥草植物課程。主持店家的是「青草達人」翁義成,他理小短平頭,眼神精明,遞上的名片卻寫著「一順青草店」。

(攝影 吳尚鴻)
封面故事
西洋草本植物飲,跟臺灣青草茶有什麼不同?

我們常講的青草,指的是臺灣本土青草文化用到的植物。從國外引進的草本飲一般稱之為花草茶,不會叫青草茶。廣義來看都是草本植物,也可視為草茶的一種,但對我們來說,青草茶還是偏重臺灣原生草茶文化,和外來的草本茶飲還是不太一樣。

封面故事
【鄉間食堂】羅氏秋水茶:穿越時空煮一杯茶

「接手經營後,發現爺爺當年很多營業想法、行銷方式都走得很前面、非常現代,我們會開玩笑說他是從未來穿越來的人。」面對訪問輕鬆自若的羅孟芷,帶著開朗氣質的大家風範。三十五歲的她,與姊姊、弟弟共同是「羅氏秋水茶」(培蘭堂涼品茶莊有限公司)第三代經營者,分工上多處理通路、行銷與公關。據聞,只要是臺中在地人,茶飲生命經驗必嚐過一袋鋁箔裝羅氏秋水茶。一杯現實時間跨度逾七十年的養生好茶,竟出手自一位時空行者?

封面故事
【鄉間食堂】回春青草茶:古早味裡人情溫暖的回憶

「在勞工公園運動的阿姨們,聽說附近有人在賣青草茶跟雜菜湯,就一群人一起來包場、光顧。」本名蔡易妏的Van,是高雄「回春青草茶」的店主,聊起天來笑容飽滿,帶點溫暖的親切。三十三歲的她笑說,那一天店裡的年紀加起來有上千歲;大家因為住附近,多少都知道回春跟阿公,也會跟她聊起從前。「客人有時比我還清楚曾經發在店裡的事。」

高香氣的仙草品種,桃園二號香華仙草。
封面故事
【餐桌上的產地】草本植物烘焙家:紫城農場

作為培育蔬菜瓜果苗的育苗場「紫城農場」,十多年前起,開始種作草本植物,包含仙草新品種、魚腥草、杭菊、萬壽菊、胡椒薄荷、檸檬香茅、紫蘇等。二〇一五年建設加工場,二○二○年成為桃園第一家農業部農糧署輔導,取得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認證的加工場,後續以製茶工法烘焙仙草和魚腥草等風味茶,自種、自焙、自銷,獨樹一格。

台北西昌街。(攝影 吳尚鴻)
封面故事
青草聚落即景

臺北西昌街 臺中成功路 高雄三鳳中街

仙草茶
封面故事
【食趣聞】青草茶與黑黑的夥伴們

大家的往日記憶好像總相似:仙草大包大包貯存在家裡儲藏室,每到夏天,長輩便會打開一包仙草,豎起大鍋、放上爐灶,用一整個下午熬煮茶湯,放涼後裝罐冷藏,作為未來一週的呷涼選項,清熱解暑,樸實無華。偶爾夏天過了仙草還沒用完,也不需要丟掉,畢竟乾燥過的仙草耐陳放。

封面故事
【美濃印象】亻厓等就來遶美濃

這片由荖濃溪和楠梓仙溪(旗山溪)沖積形成、因夕曝雨淋而水源充沛的美濃平原,原稱「彌濃」或「瀰濃」。「彌濃山」就標記在清代「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上;一九二〇年代,日治時期正式更名美濃。平原上抬頭遠眺,月光山、人字石山、雙峰山、靈山、金字面山橫陳眼前、錯落開列,伴隨時有時無、蒼茫縹緲的清風、雲霧,引人輕輕放下心事,彷彿在此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