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32 頁
智能助力,要做天下第一班: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
走進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的生產基地,一棟棟溫室潔淨齊整,絲毫不像「種菜的」。成軍20年,不僅是全臺規模最大的有機蔬菜班隊,也是第一個「物流一條龍」——整合育苗、種植、分裝、運輸,甚至自己蓋溫室的產銷團隊,10年前豪語,要做「天下第一班」,如今已然實現。
安全杭菊,產業再現風華: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
不捨在地特色產業消失,苗栗縣銅鑼鄉杭菊產銷班第1班結合各界資源,展開提振杭菊產業大作戰。十年之間,落實安全栽培,改變乾燥模式,研發創意商品,一步一步振興杭菊產業,也翻轉班員們的種田人生。
產銷創新,有機文蛤 熱沖就能吃:彰化縣芳苑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5班
水產養殖領域向以男性為主,彰化縣芳苑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5班卻由女性漁青領軍,展現該班不落窠臼的思維,2023年5月取得全國唯一的有機黑蜆驗證,更開發「即食文蛤」真空包,熱水一沖就能吃,將產業帶向更深、更廣的境地。
同班同學,蜂蜜產銷新視界: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
養蜂是傳統產業,臺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泰半是青農,卻未因為作業辛勞而止步,反而不斷參賽、持續學習,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不但是全國得獎次數最多的班隊,並開展生態體驗活動,朝六級產業發展,證明只要用心,老產業也有新出路。
創造差異化,打造芒果藍海: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
芒果是大眾化水果,如何形塑品牌、突出特色是最大難題。屏東縣枋山鄉果樹產銷班第55班展現技術、提前產期,搶占市場先機。通路遍及外銷、宅配、量販、超市及電商,並為不同通路設計專屬包裝,創造差異化服務,贏得市場肯定。
改變產銷思維,稻米產業加值: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
不同於傳統「先種再賣」的思維,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反其道而行」,採行計畫性生產模式,專種米製品「速配」米種,銷售穩定,沒有庫存壓力,班員分工合作,樂在從農,不僅將班隊力量最大化,也開發稻米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價值。
金針六級化,產業一條龍 :花蓮縣富里鄉蔬菜產銷班第2班
過去歷經金針產業一夕崩盤的危機,花蓮縣富里鄉蔬菜產銷班第2班班員沒有懷憂喪志,反而積極拓展生路,不但建立「安全金針」的品牌形象,也成功轉型為六級產業,融合生產、加工及休閒農業,老少班員一起守護產業與家園。
跨出後山,白蝦賣到全臺灣 :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
高山阻隔,大海圍繞,地理環境處處受限,但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卻善用自然資源與現代科技,以純海水養殖白蝦,並發展「宅經濟」,突破「後山」界線,把無毒白蝦賣到全臺灣,讓前輩漁民與漁二代都樂在養殖,矢志不移!
真有影?「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沾染神話色彩、從奢侈品到平民化的迷人滋味
猶記得1950年代中期、小時候的我,一有喉嚨搔癢或微微咳嗽,就急忙跟母親說:「我感冒了,要吃蘋果補充營養!」那個時候的蘋果,母親常用日語稱為リンゴ(音ringo),對我們來說可是奢侈的補品、只有生病的人才有資格享用。
一顆種子的消失 意味著一項飲食文化的消滅:邁入第六年的種子生活節
種子是飲食作物的生命根源、一方土地的文化特色、人們心中的味蕾記憶。人類依賴糧食為生,形形色色的種子孕育出多樣性的食,造就豐饒的飲食文明,種子確切地維繫著人與人、與環境,以及與餐桌的關係。然而,近代人類社會變革愈見快速,尤其20世紀以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全球人口在農業綠色革命後的半世紀內增長一倍,在自然環境的巨大變異中,許多曾經隨處可見的種子與作物,在缺乏永續觀點與市場競爭淘汰的發展下,已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