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960 文章
無螫蜂、臺灣野蜂、西洋蜂

養蜂達人們的森林蜜物語 多元蜜源結合多元蜂種的可能性

臺灣多山環境,擁有豐沛林地資源,林下養蜂有機會享有一年四季多元蜜源的好環境,也得以生產出各種風味的特色蜜,在此同時,林下養蜂面臨中高海拔環境,適應性較強的臺灣在地蜂種可能碰撞出什麼火花?從三位養蜂達人的角度看出「森林蜜」豐富多彩的未來性。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林試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林下養蜂蜜源純淨 科學支持多元發展潛力大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平地及淺山地區龍眼及荔枝的花蜜產量不穩定,林下養蜂的議題開始受到重視。養蜂產業與森林的生態息息相關,森林純淨無汙染的環境,為蜜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可以利用一年四季植物開花季節的更迭,採收到不同植物的花蜜及花粉,同時產出獨特多元風味的森林蜜,有別於市場上非林下或一般農地養蜂產出的龍眼蜜、荔枝蜜及百花蜜等,除了增加蜜蜂對環境變遷的耐受力,也提供專業蜂農更多元的收入,提高林下養蜂的吸引力。

豐年7209臺灣新蜜境

《豐年雜誌》2022年9月號 臺灣新蜜境 經濟·生態·食安三贏的森林

臺灣人愛吃蜜,無論是甜點、蛋糕、飲料,都會有蜂蜜的蹤影,不過近年食安事件頻傳,從蜂蜜中驗出抗生素、農藥、摻偽等新聞事件,促進了臺灣消費者對蜂蜜產品品質的重視,近幾年已成功催生國產蜂蜜產銷履歷制度,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今(2022)年更公告100%純蜜規定,將於明(2023)年7月1日正式上路,進一步確保臺灣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也讓臺灣蜂產業邁向更健全的發展。中國明朝劉基(劉伯溫)《靈丘丈人》一文提到:「去其蛛蟊蚍蜉,彌其土蜂蠅豹,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飄風吹而不搖,淋雨沃而不漬。其取蜜也,分其贏而已矣,不竭其力也。」養蜂之道是經營管理之術,更借喻為治國之方,且看森林養蜂聚焦蜜源核心,以不同蜂種尋求人蜂共舞、不必逐花而居的可能性,發展多元風味的在地特色蜜,提供更健康取向的封蓋蜜,也成為未來山村建設的重要課題。

吳晟 莊芳華

從筆耕到農耕 種樹詩人的綠野壯志 鄉土詩人吳晟、散文家莊芳華的植樹原點

文學與農業,一個天真爛漫、一個務實勤樸,看似兩條平行線,卻在吳晟與莊芳華身上融會成耀眼的交點。隨著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熱映所颳起的旋風,吹向了農業詩人投入社會運動的起點,源自於對家鄉土地的一片赤誠。

酵母菌

以夷制夷的生物性防治發展 永續安全的採後處理技術-生物性防治

蔬果採後處理的目的,在於確保蔬果運輸、貯藏期間能夠維持新鮮、完整,把最好的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上。隨著世代變遷,消費者注重的已經不僅是美觀、好吃的蔬果,更追求健康、安全的食材,因此,針對不同蔬果及目標市場,開發出最適合的採後處理程序,以更安全的方式減少蔬果貯藏期病蟲害發生,並維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是學術和產業界發展的目標。

陳宛昀插畫

怎樣澆水最方便? 自動底部灌溉系統好智慧

都市裡生活的人們,享受在自家大樓屋頂或庭院中種菜,最擔心的問題是「多久澆一次水?」實際的情況是:因為植物需水的差異、花盆的大小、日照的強弱、風速的大小、栽種的環境等因素不同,土壤乾燥的快慢也不同,澆水的時間就會不同。

豬

金剛組合術 能源生產加廢棄物處理技術 沼氣循環利用的國際案例

全球對於蛋白質的需求與日俱增,來源主要有豆類植物、蟲體蛋白、養殖漁業和畜牧業。為此,畜牧產品的需求高度成長,隨著產量增加,伴隨來的畜牧糞尿等廢棄物同步成長,對環境的衝擊也隨之加大,因此各國開始發展廢棄物的管理和改善方式,更進一步發展再利用技術,包含營養鹽和水資源利用,以及近年來的熱門議題沼氣再生能源,本文希望借鏡歐盟的沼氣循環利用案例,提供臺灣沼氣業界發展的參考。

滷肉飯

農業永續發展的未來,從餐桌開始 推動全民食農教育實現「零飢餓」

「呷飽未?」這句你我常聽到的問候語,可說是臺式“How are you?”
在物質不豐的年代,能「吃飽」就是每個人生活的期望。
不僅僅是一餐,食物是生存的關鍵,飢餓仍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冷藏蔬果

低汙染+零殘留的蔬果保鮮術 永續安全的採後處理技術-物理性防治

蔬果貯藏期的病蟲害防治當中,物理處理技術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舉凡一般家裡的冰箱,到國際貿易檢疫處理,都可以看得到物理性採後處理技術的應用。常見的物理處理技術有低溫處理、熱處理、高週波處理、微波射線、壓力處理、輻射照射、氣調與氣變等,這些處理藉由延緩蔬果腐壞或減少病蟲害孳生,提升蔬果品質。

小白花蝴蝶蘭「臺南1號」

小白花蝴蝶蘭「臺南1號」 利於穩健長銷的組盆用花

蝴蝶蘭是臺灣外銷旗艦農產品,主要輸出國家為美國、日本、越南。2021年臺灣花卉外銷總金額2億2,415萬美元,蘭花占九成以上,而其中光是蝴蝶蘭就達1億6,015萬美元,占上述花卉外銷總額71.45%,是國內最大宗的花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