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32 頁
《豐年雜誌》2023年9月號 電動農機碳治郎 減碳更顧健康
面臨氣候變遷的巨大挑戰,農業部積極布局臺灣農業淨零排碳之路,今年大推汰舊燃油農機換購電動農機,令人想起前兩年席捲臺灣市場的日本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男主角竈門炭治郎經歷絕望卻仍擇善固執,以及在危機之中尋找破局關鍵的智慧。
百大青農標竿藍毅綸 讓韭菜生產更友善與精準化
手握一把青翠鮮嫩的韭菜,藍毅綸眼中滿是自信的光芒,六年前離開工程師生涯,返鄉轉戰韭菜產業,一路上摸爬滾打,建立出自己的科學化生產管理模式,於去(2022)年獲選為第六屆百大青農標竿,面對周遭人的質疑,藍毅綸已能大聲地回應「我,做到了!」
擎億變形小金鋼啟動!讓溫室農耕低噪零碳無負擔
傳統燃油引擎的中耕機體型笨重,行走中轟隆隆的巨響恰似從天邊降下無數道驚雷,讓人膽顫心驚;其運作過程中排放出的廢氣與揚起的粉塵,更令人不禁退避三舍;飛沙走礫,掩鼻捂眼,狼狽不堪,是農民當下的寫照。面對如此窘境,農機電動化可謂最佳解方。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水稻篇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水稻篇。
南部地區綠色照顧建構永續樂齡農村社區 跨海交流實踐長者老年價值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簡稱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積極響應並推動綠色照顧計畫,活躍農村社區高齡人口不應該單打獨鬥,而是結合在地,更將眼光放得更寬、更遠,結合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經驗交流,創造跨領域、城市、鄉鎮互相支持的銀髮綠色照顧網。
沒有汽油味 只留青草香 為不掃興投入電動農機的東林電子
「樓下割草機清早嗡嗡響,就像停了架直升機吵人呀!」過去使用割草機除草,給人的印象就是吃力不討好,除了引擎噪音擾人安寧,也讓使用者聽力受損,同時必須忍受笨重機器的強烈震動,以及二行程汽油引擎廢氣造成的肺部受損。就是受夠了這些,電話交換機廠商東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決定投入電動割草機的研發,也讓臺灣電動農機的腳步向前邁出一大步。
文旦和柚子 「西風已走洞庭波,麻豆莊中柚子多」
去(2022)年9月中旬回到臺北,在檢疫旅館住了一陣後,受六姨慰勞、吃豐盛的午餐加上飯後「甜點」—麻豆白文旦。當天的大魚大肉名稱都忘了,但嬌柔文旦的甘甜細膩、咬勁輕彈,真是人間美味。後來到臺南拜訪堂弟及堂姊,又吃到了紅文旦,則別有一番滋味,堂弟還說這個品種是近年來最夯的;堂姊長子阿義仔(王啓義)則精挑細選自家種、最成熟的紅文旦供品嘗,還贈作禮物帶回臺北。
循環農業有效利用資源更永續 日本與西班牙循環農業案例介紹
早在西元前9千年到1萬年前,人類祖先由游牧轉變為農耕活動,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也開始逐步衍生出聚落以及人口的增長,並開始促進社會結構的改變,同時帶動了技術與工藝的進步,直到近日的我們,依舊離不開農業。但現今人類的活動對於自然環境卻造成巨大的影響,氣候暖化、糧食問題、水資源匱乏與土地使用問題層出不窮,只有一個地球的我們如何使資源永續將是首要考量,循環農業將是可跨出的第一步。
農機共享降低成本 以租代購讓電動農機發展更快
為提升農機利用效率,同時推廣有助於淨零減碳的電動農機,農業部的「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去(2022)年9月起在「農機共享計畫」架構下,由明道大學智慧暨精緻農業學系以及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先後辦理小型電動農機租賃,讓不少農民實際體驗電動農機的優點,更有效降低農民使用農機成本,逐步落實臺灣農機電動化。
電動農機讓維修變簡單了!宜益與臻禾的中小型農機電動化分享
農友大多有使用傳統燃油引擎農機的經驗,即便遇到比較重大的零件維修,也多半能自己修理或找附近的農機行尋求協助。近年,電動農機的問世悄悄改變了農業的作業型態,動力架構也從燃油引擎,變成了電池、馬達與控制器,維修問題跟著大不同,且看農機大廠宜益有限公司(簡稱宜益)與臻禾興業有限公司(簡稱臻禾)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