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出後山,白蝦賣到全臺灣 :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

班員有老有少,成功水產養殖產銷班宛如一家人。

班員有老有少,成功水產養殖產銷班宛如一家人。

撰文.攝影/豐年社

高山阻隔,大海圍繞,地理環境處處受限,但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卻善用自然資源與現代科技,以純海水養殖白蝦,並發展「宅經濟」,突破「後山」界線,把無毒白蝦賣到全臺灣,讓前輩漁民與漁二代都樂在養殖,矢志不移!

九孔沒落,白蝦上場

雖然位處後山地帶,但國人對成功鎮並不陌生。迎接新年第一道曙光的三仙台,就位於成功外海。蔚藍的太平洋,沿著臺11線伸展,帶來旅遊人潮,也繁榮地方產業。不但有沿襲古早鏢魚法獵捕的旗魚、以傳統曳繩及延繩捕獲的鬼頭刀,更有獨步全臺的「純海水」養殖白蝦,打響「日升之鎮」的名號。

臺東縣成功鎮水產養殖產銷班原以九孔為主,最盛時期,有30多家養殖戶,但因病毒威脅,產業逐漸沒落。原有塭池,有的乾涸荒廢,有的改建為蝦池,也有如班員葉峰源一樣,堅守本業,終於等到產業回春。70歲的他,養殖九孔30多年,雖然作業繁重、耗費體力,但全年可賣,通路穩定,他仍樂在其中。

養蝦池中,水車持續運轉,維持水中溶氧。
養蝦池中,水車持續運轉,維持水中溶氧。

智能養殖,省時省力

班員王秀霞是前任班長林明正的媽媽,對於新世代接手家業感觸良深。她說,早年養蝦得背著20斤重的飼料桶沿池撒放,一天4趟,早中晚之外,晚上9點還有「宵夜」,辛苦異常。如今年輕人頭腦轉得快,養殖技術、行銷通路都有不同思維,例如餵食,可以自動投餌機代勞,大大減輕體力負荷,吸引二代投入,產業可以走得更遠。

自動投餌機只是「智能養殖系統」的一環,還有太陽能水質監測系統、即時手機監控系統,養殖作業趨向數據化、科技化,但老一輩的經驗傳承以及年輕世代的全心投入,才是該班脫穎而出的主要因素。

純海水養蝦,搶攻宅經濟

鮮甜美味的白蝦,來自純淨的天然環境。班長田安傑指出,成功鎮濱臨太平洋,採行「純海水」養殖法。海水鹽度高,白蝦成長慢,比其他產地多了一倍時間,但肉質紮實、鮮味濃郁,尤其成功鎮沿岸都是珊瑚礁,天然藻類富含礦物質,白蝦獨具海藻香氣,全臺唯一。

純海水養殖,技術門檻高,營造健康的養殖環境才是根本之道。田安傑指出,該班以水泥打造硬質養殖池,底部設有排汙口,排出雜質及剩餘飼料,並透由適時投放光合菌,保持水質潔淨,益生菌有助於維持魚塭環境並降低蝦子生活風險提升抵抗力,蝦子頭好壯壯,完全不用藥,目前該班60%養殖面積均通過產銷履歷驗證。

東海岸「無毒白蝦」打出名號,走出「後山」的阻隔。疫情期間,「宅經濟」興起,訂單紛至沓來,銷售額直線上升, 利潤增加180%。因應「宅經濟」趨勢,班員們多已發展自我品牌,宅配通路約占3成,搭配盤商及漁會收購,通路多元。除了專注於養殖作業,班員也投入「食魚教育」的推廣,讓當地孩子對在地產業更加了解。

養殖作業繁雜,班員間經常互相協助。
養殖作業繁雜,班員間經常互相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