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97 頁
【解構防疫一體】謹慎使用抗菌劑,提升獸醫服務體系能力
處在全球化時代,新興傳染病一旦爆發就無遠弗屆地蔓延。在國際推動「防疫一體(One Health)」的概念下,臺灣建構防疫一體的傳染病整合防治研究計畫,強化因應疫災的核心科技能力,對抗各種新浮現傳染病的挑戰與威脅。
【科技農企】國際化輔導,以科技力創養殖漁業新高峰──峰漁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過去完全沒有漁業養殖經驗與背景的劉建伸,因為喜歡養魚,學生時期就在家裡偷偷養魚,畢業後因難以忘情養魚的樂趣,在當了一年養殖學徒後,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募資創辦「峰漁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規劃養殖模式,實現夢想。
生病吃藥與福壽螺何干?一場身體與土地呼應的對手戲
由默劇肢體出發的野孩子肢體劇場,在團長姚尚德帶領下,去年走入農田學種稻、也學農人的肢體之美。今年,他們以糾纏臺灣農業近40年的害蟲福壽螺,對比一位現代人尋找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共處之道,化作戲劇《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推上舞台,是國內少見結合農業哲學與生活體悟的戲劇演出。
可潛100公尺的海龜被關在1公尺養殖池,動社批大義宮虐待海龜
澎湖大義宮飼養8隻海龜,但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下稱動社)批評,大義宮地下室養殖池空間狹小,可以潛100公尺的海龜被迫生活在不到1公尺水深,只能互相堆疊,不見天日;民眾任意丟擲錢幣許願,更導致養殖池重金屬含量高出其他養殖池四倍。動社呼籲,大義宮海龜展示許可11月底到期,主管機關應介入調查,環境改善前不要核發許可。
【產銷履歷驗證】不只是農產品標章,更是農場管理的經營工具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用意,在消費端是為了讓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流向及相關產銷資訊皆公開、透明、可追溯追蹤;其依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在生產端則能協助農民系統性管理農場。
【洄游農村】撐持高齡化農村,在青年返鄉之前
人口老化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議題,由農保被保險人平均年齡超過66歲可見一斑,這不僅僅是數據,更是農村的日常。果子纍纍的葡萄藤間、袤綠的蒜頭田,忙碌的生產前線盡是銀髮族,青壯年人口業已大量流失。除了勞動力斷層、技術無法傳接的警訊之外,倘若老年族群都不在了,原本的社區即瀕臨消失。甚至,在那之前,隨著年事愈高,他們亦可能出現生活失能的情況。一旦發生,將不只是單一特例,而是整個社區的塌落,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網絡去撐持。
【科技農企】脫胎換骨,聰明溫室成MIT精品代表──皆展有限公司
全球布局發展是農企業經營成長的重要策略,以科技農企業為出發,結合優勢產業與支援體系,以制度化、體系化及全球化來建立科技農企業國際經營能量。許多科技農企業在輔導團隊的幫助下,強化運營與管理、整合多元創新,結合技術、智財、設施設備與營運模式,踏上國際舞台。接下來,帶你一窺科技農企業如何跨出服務躍升、智慧轉型的嶄新未來。
竹廢料也有春天,結合氣化發電尋出路
筍農定期疏伐竹園時,會生產許多廢棄竹子,而竹加工廠生產竹製品時,也一併生產許多竹剩餘廢料,這些竹廢料直接燃燒會造成環境汙染,但隨意堆積、棄置也不是解決方案。林試所研究人員想到將竹廢料結合氣化發電,除了解決竹廢料問題外,還可以生產電力、竹醋液、生物炭等產品,300公斤竹廢料可產生80度電,為竹廢料找到另一條新出路。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立院今修法,擅自攜帶違規肉品最高可罰100萬
中國大陸的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擴散,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表示,大陸疫情已達80起案例,因此對於鄰近於中國的臺灣而言,全力防堵疫情入侵更是刻不容緩。
【解構防疫一體】禽舍迎向智動化,環控、監測由科技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