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儷方

陳 儷方 image
  • 1237 文章

拚年底清零最後一哩路 「埃及聖䴉」全臺剩數百隻

埃及聖䴉40年前從私人野生動物園逸出後,開始在臺灣野外繁衍,數量數以萬計,危及臺灣原有生態,108年啟動獵槍清除計畫後至110年第3季,已清除超過1萬7千隻,根據獵人們推估全臺大約剩下數百隻,如果成功完全清除,臺灣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清除入侵埃及聖䴉的國家。

臺灣原生薊屬植物再+1!雪霸國家公園發現新物種命名「臺灣薊」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興大學長期進行「雪山植物物候調查」,結果意外發現新物種「臺灣薊」,已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PhytoKeys》中正式命名發表為臺灣薊,學名為Cirsium taiwanense Y.H. Tseng & Chih Y. Chang。臺灣薊過去被誤認為細川氏薊,但花朵顏色、小花數量、染色體等,細查後均與細川氏薊大不相同,因此在2021年正式命名為臺灣薊,並發表於國際期刊。

國慶鳥報佳音!灰面鵟鷹過境累計超過11.6萬隻 創新歷史紀錄

每年10月是遷徙猛禽灰面鵟鷹過境臺灣向南遷徙的季節,今年從墾丁出海數量累計已超過11萬隻,季節尚未結束已打破歷年紀錄;19日當天一口氣數到6.9萬隻灰面鵟鷹出海,刷新單群與單日最大數量紀錄,常年關注鷹群數量的台灣猛禽研究會表示,過境臺灣灰面鵟鷹數量增加的可能原因很多,從近年紀錄推測,狩獵壓力減少可能是族群成長的穩定力量。

臺灣牡蠣產業拚升級導入冷鏈迎戰越南蚵 嘉義、臺南將設剝蚵示範場域

越南去年大量外銷生鮮冷藏牡蠣到臺灣,正值臺灣遞件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之際,更是引發國內牡蠣產業危機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允諾,協助完善相關產業的基礎建設,對於蚵農提出產地標示的要求,表示會與衛福部食藥署溝通,落實牡蠣產地標示。同時,農委會也將提出產業升級計劃,在牡蠣收成後加工及包裝階段導入冷鏈,提升臺灣剝殼牡蠣的品質。

繁殖鳥類大調查12年 驚見臺灣朱雀族群趨勢大降45%

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推動「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至今已有13年,特生中心統計分析2009年至2020年志工們辛苦執行數鳥任務蒐集來的資料,發現保育類鳥種中的臺灣朱雀及烏頭翁族群顯著下降,尤其是臺灣朱雀,族群指標值下降45%,族群下降原因有待研究。

果渣花青素更多!桑椹加工技術升級 加速技轉迎明年產季

桑椹富含具抗氧化功效的花青素及白藜蘆醇,但產期只有1個月,且保存不易,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桑椹全果應用加工技術」,加工製成果乾、果粉等素材,增加運用管道,例如桑椹果粉泡水變成果汁,添加在麵包、餅乾、牛軋糖,就是桑椹口味的休閒食品,桑椹的應用將不再受到產季的限制。

20年首次進口大蒜配額外關稅擬機動提高為每公斤36元 最快年底可望通過

我國加入WTO以來沒有調高過的進口大蒜配額外關稅,最快年底前可望通過機動調高至每公斤36元,約調高三分之一。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已簽出公文,待財政部關稅稅率委員會討論後報行政院。陳吉仲今(20)日表示,調高大蒜的配額外關稅不致於導致大蒜價格變貴。另外,進口紅豆的配額外關稅,也擬維繼續機動提高至每公斤29元。

外銷中國大陸前2大農產品已被禁 下一個是稻米?

中國大陸以檢疫問題為由,今年開始陸續禁止臺灣農產品輸銷,包括:鳳梨、釋迦,以及蓮霧,鳳梨及釋迦為臺灣出口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前2名,對臺灣農產品的產銷造成衝擊,出口第3名則是稻米,是否成為被禁止輸銷的農產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0)日表示,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不會禁止稻米進口。

西海岸漁業廢棄物圖鑑出爐 養殖漁業海廢最多廣布四縣市

臺灣東部及西部海岸常見漁業海洋廢棄物不同,西部海岸常見的漁業廢棄物主要來自於養殖漁業,又以牡蠣養殖使用的保麗龍浮具最多,黑潮海洋文教基金受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護署委託,與澄洋環境顧問共同調查臺灣西海岸海洋廢棄物組成與可能來源,發現養殖牡蠣使用的發泡浮具攻占彰雲嘉南四縣市海岸。

蘭花培育產銷不再簡易記帳 公版組培精準管理系統雲端版公測中

我國蘭花外銷產值每年新臺幣50億元,是主要出口農產品之一,蘭花種植有9成是靠組織培養技術,國內組培業者有上百家,但以中小型規模為主,資訊化程度較為不足,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與資訊開發商合作,建構進階版「組培苗智慧化生產管理系統」,讓規模不大的組培業者也有好的研發產銷管理系統可以使用,目前提供免費試用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