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生薊屬植物再+1!雪霸國家公園發現新物種命名「臺灣薊」

雪霸國家公園發現新物種「臺灣薊」。(圖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張之毅 攝)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興大學長期進行「雪山植物物候調查」,結果意外發現新物種「臺灣薊」,已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期刊《PhytoKeys》中正式命名發表為臺灣薊,學名為Cirsium taiwanense Y.H. Tseng & Chih Y. Chang。臺灣薊過去被誤認為細川氏薊,但花朵顏色、小花數量、染色體等,細查後均與細川氏薊大不相同,因此在2021年正式命名為臺灣薊,並發表於國際期刊。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陳俊山表示,最初是在主峰到東峰的雪東線步道附近發現,一直被認為是細川氏薊,但中興大學團隊進行物候調查時,認為雪山上這薊屬植物與細川氏薊的文獻描述有異,因此著手深入調查,意外發現是新物種,臺灣薊不僅是原生種,亦是臺灣特有種。

臺灣薊是由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博士生張之毅與教授曾彥學共同發表的新種,108年也為新臺幣千元大鈔背面薊屬植物正名為塔塔加薊的曾彥學,現為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談起命名為臺灣薊的原因,他說,「這一屬植物還沒有用到臺灣做為命名,且它(臺灣薊)廣布在中央山脈,所以我想用這名字很貼切,以臺灣薊為名具有代表性,它也是臺灣特有種。」

曾彥學表示,15年前就開始在雪山進行物調查,發現這種植物在雪山東峰很多,一直被當成是細川氏薊,但細川氏薊的花為紅色,所以雪山地區這種外觀與其相似、花卻是黃色的薊屬植物,便有可能是其他分類群,因此展開調查研究,經比對資料,其實大約2、3年前就知道應該是新種了,再經多方蒐集資料並分析染色體,臺灣薊與細川氏薊染色體數不同(臺灣薊2n=32條染色體、細川氏薊2n=34條染色體),外觀及染色體數都不同,確定發現新種薊屬植物。

臺灣目前的薊屬植物有13種原生物及1種歸化種,以花色分,大致可分為3類,曾彥學說,紅色系花,例如細川氏薊及塔塔加薊;黃色花,例如臺灣薊、阿里山薊;白色花則有島薊、白花小薊。薊屬植物過去做為保肝藥用植物,但分類很亂,且臺灣的薊屬植物很多都是由日本學者先發表,敘述不甚清楚、標本也在日本,所以他們才會一種一種加以釐清。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技正潘振彰表示,雪山步道有2種原生薊屬植物:臺灣薊與阿里山薊,花色均為黃色,但臺灣薊的頭狀花序明顯下垂,而阿里山薊則是直立或斜生的花序,再細看阿里山薊的花冠裂片呈現反卷,而臺灣薊則為直生。

臺灣薊要分布於臺灣中北部山區海拔2,200 至3,100公尺,雪霸園區多處均有發現紀錄,日前發表的雪霸新書《雪山植事 物語春秋》對臺灣薊有詳細描述。臺灣薊在葉背布滿白色蛛絲狀毛,花下垂,而雪東線步道的薊屬植物另一種沒有明顯被毛的是阿里山薊(C. arisanense),花序為直立,也是有明顯的差異。

慶祝發現新種植物,雪霸國家公園粉專《登峰造極 雪霸之美》發起贈獎活動,只要寫出2種「雪山步道中,有哪2種原生菊科薊屬植物?」留言加按讚,就能參加抽獎,獎品有新書《雪山植事 物語春秋》及雪山特色植物手繪圖自動開合雨傘共10組。

(A)臺灣薊的頭狀花序明顯下垂,花冠裂片直生。(B)臺灣薊的基生葉。(C) 臺灣薊葉背面密密地覆蓋著一層白色蜘蛛絲狀毛。(圖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張之毅 攝)

阿里山薊(A)花序直立,花冠裂片反卷。(B)、(C)阿里山薊葉背無明顯被毛。(圖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張之毅 攝)

細川氏薊(A) 開紫色花,花序明顯下垂。(B、C)葉背面被有白色蜘蛛絲狀毛。(圖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張之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