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96 頁
【鄉村好好生活】從空姐到農婦,打造夢想中的家
「他們總是忙著工作,我就跟保母、家教出國過寒暑假。」在鄭涵文的記憶中,對於父母的親情及依賴感很薄弱,加上母親過世後與父親感情疏離,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大學還沒畢業就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進印尼航空,完成她可以到處旅遊的願望,體驗道地的異國風情與文化。雖然工作一帆風順,依然無法填補渴望家庭溫暖的寂寞,「心裡一直有種空落落的感覺」。
【神明好農情】仙公的仲夏夜之夢
屬於土城善息堂(寺)熱騰騰的泡麵時代結束,如今是螢光閃閃與蝴蝶飛舞的生態舞臺,在仲夏夜浪漫開場。
【非關爬山】古老的火
「今天從起床到現在,你用了哪些火?」Peter老師身著黑色短T、工作長褲與洞洞鞋,直挺挺的坐在大花咸豐草盛開的草地上,溫和輕緩的話語如從森林裡吹來的風,不刻意自然的衣著卻完好融入身後的青翠山巒。
【小島大海】海人「藻」樂趣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自從脱拉庫樂團1999年唱了這首歌之後,每年夏天我耳邊總不時響起那熱情洋溢的旋律,心情也跟著愉悅了起來。盛夏已至,你想念哪個海邊呢?
【文明野味】妖孽啊!蛇與罪
我從朋友那裡求來一把「五毒扇」,朋友在灑金折扇上以朱墨繪製了栩栩如生的「五毒」:蜈蚣、蠍子、蟾蜍、蜘蛛,正中央是一隻昂首甩尾的眼鏡蛇,並端正地蓋上硃砂封印,華麗而懾人。
《鄉間小路》2021年6月號 青竹旬味
靜寂的竹林裡,新筍正於地底下醞釀,潛伏了一整年,就是為了這一刻。筍破土之用力、抽高之猛烈,彷彿感官就能覺知。吃歲時筍、用竹製品,臺灣的筍影竹跡,原來無所不在。
【小島大海】海神媽祖誕辰,海人的另類紀念
海洋女神「媽祖」是漁村重要的精神寄託,保護海上航行與討海人、漁村的平安,在臺灣各地漁村都可見大大小小的媽祖廟,且香火鼎盛。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是澎湖天后宮,規模最大的則是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彰化鹿港還有間以白海豚為名的媽祖宮,供奉著白海豚媽祖雕像。
【歐陸食旅味】味蕾中的臺灣既視感
匈牙利人的祖先是一群從中亞來的游牧民族馬扎爾人,9世紀末他們遷徙至潘諾尼亞大草原定居,肥沃的土壤盛產玉米、甜菜,也飼養牛羊豬馬等牲口。儘管至今已在中歐居住超過千年,匈牙利在歐洲依然像個局外人——以民族性來說,他們不屬於鄰近的斯拉夫人、拉丁人、條頓人;語言上,匈牙利語類似亞洲烏拉山脈的芬蘭語和愛沙尼亞語;講到食物,最具代表性的是熱牛肉湯,使用紅辣椒、罌粟籽入菜;連匈牙利人人都喝的UNICUM也是草本藥酒,這些生活習慣都在歐洲裡獨樹一格。
【臺灣究小食】母性的婉約與強韌
5月晚春微風徐徐,竹苗客家村除了油桐花之外,群起陣陣飄香的,莫過溪野邊的野薑花最為明顯。野薑花於我而言有著特殊情感。
【鄉村好好生活】鄉村裡的奶油麵包坊
一家為愛而生的烘焙坊,也是一位八年級女生追尋自我的築夢踏實之路,“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 the breath to my life.” 是奶油麵包烘焙坊的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