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陸食旅味】在酒吧裡尋找歸屬感

文字攝影/劉盈慧

每個歐洲人心中都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愛爾蘭酒吧。石瓦堆砌的復古老建築,門口掛上綠色四葉幸運草的招牌,遠看像是矮人地精會出沒的場所……走進店內別有洞天,愛爾蘭風笛的背景音樂中有踢踏舞的節奏,上百種眼花繚亂的酒款、酒瓶、玻璃杯整齊堆滿櫥櫃,燈光昏暗但氣氛溫暖,一團團顧客沒有你我他之分,隨興的從這桌聊到那桌,友好且歡樂,每個人都能在這找到自在的歸屬。

凱文哥是我在愛爾蘭的韓式餐館打工認識的舊友,這天我們相約在都柏林最有名氣的The Temple Bar敘舊。凱文哥七年前從中國福清來到愛爾蘭掙錢,會踏上異鄉,是因為當年村裡流傳著「歐洲致富奇蹟」。他透過親友報名語言學店獲取簽證,入境後日夜不停打工,有了一點資本就當老闆,做些華人拿手的小生意,像是賣甜品、進口淘寶貨,「明明英文講不出幾句,竟還能混出點名堂。」凱文哥隨口叫了一杯Stout,話匣子大開,隨著人脈變廣,他開設了一間KTV舞廳,整個都柏林的華人圈沒有人不認識凱文。

一種食物代表一種氣氛。粗獷但溫馨的愛爾蘭酒吧是世界共通的酒吧形容詞,不只出現在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街頭,遊走在歐洲各國,任何觀光興盛的鬧區都找得到掛名愛爾蘭的酒吧身影,就像亞洲的珍珠奶茶店總會號稱是臺灣珍奶才顯得正宗。愛爾蘭雖有出名的黑啤酒(Guinness)、清爽的威士忌(Jameson)、香甜奶酒(Baileys),但環視歐洲大陸,啤酒歷史悠久,飲用習慣早在各個國家開花結果。啤酒的主體是水與發芽的大麥,以及負責將麥芽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酵母,還有增添苦味的啤酒花。啤酒是各種變因都平衡控制的藝術品,這些原物料的風味也深深影響啤酒風貌。

酵母發酵的溫度、位置、時間更是造成啤酒有截然不同風味的關鍵。室溫(約15至25℃)中,酵母在頂部發酵,啤酒口感強烈豐富,果香與麥芽甜豐厚,餘韻多變味,修道院啤酒(ATP Beer)、琥珀色愛爾啤酒(Amber Ale)、又苦又黑的波特啤酒(Porter)都是頂部發酵的代表。窖藏下(約2至15℃)的酵母在底部發酵,口感相對溫和純淨,啤酒花與麥芽的滋味格外鮮明爽朗,顏色清澈金黃,大家熟知的有海尼根、台啤、百威,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皮爾森啤酒(Pils),略帶氣泡感的清爽與低酒精特性,忍不住就咕嚕咕嚕一口豪飲而盡。

PROFILE

劉盈慧 一位背包旅行43國的旅人,我和我自己上路。用地圖搜集文化,用美食理解歷史,逛市場是欣賞庶民生活的總和。曾任聯合報記者,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古色古香的都柏林南區是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