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95 頁
【非關爬山】走一條人少的路,伊加之蕃到內本鹿(上)
走入山林之後,我開始注意到一些較少為人知的臺灣歷史,尤其是那個洋人、日本人、漢人、各南島語族人共同活動於這座島嶼上的年代;關於lamata sinsin之事便是其中之一。
【神明好農情】祖靈的夢幻成真
1989年推出的美國電影《夢幻成真》,片中農場主人聽到一個聲音說:「只要建好了,他就會來。」這個他,指的是誰呢?農場主人在玉米田建好棒球場,目睹被判終生球禁的球員鬼魂來打球,死去的父親也來了,農場主人發現心中的缺憾因而彌補……。
【和食直誠】簡單又深奧的飯糰
只要將剛煮好的飯蘸點鹽,捏成圓形,就能成為一道料理。對日本人來說,米是非常重要的食物。是的,這次的主題就是飯糰。我在臺灣舉辦飯糰工作坊有好多人來參加,飯糰應該也是臺灣人很熟悉的一道料理。
【鄉村好好生活】科技換絕情,面對面才真心
官庭安畢業後沒有嚮往繁華的大都會生活,而是回到家鄉嘉義太保,從阿公手中接下農地。嘉義太保是玉女番茄的故鄉,也是小果番茄的優質產地。官庭安評估過這裡的氣候環境,也適地適種的選擇了小番茄。他認為,有在地能量與土地滋養,加上自身電子商務的專業學識,就能種出好吃優良的小番茄,再透過科技與網路的宣傳,即使身處鄉間,也必定能闖出一番事業。
【臺灣究小食】瀕臨絕種的臺灣小吃
某天,我在彰化車站附近浪流連的時候,總覺得有個影子隔三岔五就會出現,仔細盯住一看,原來是狀元糕小攤,這是我在其他縣市少見的美味。
【歐陸食旅味】自由的味道
波蘭是個悲情的國家,歷史上經歷三次瓜分,中途還曾被登出歐洲舞臺,消失在地圖上123年。寬容收留少數民族,給予猶太人棲所、工作,卻衰到成為德國在境內蓋集中營大屠殺的藉口。二戰時波蘭被盟軍拋棄,首都華沙被夷為平地,九成建物被炸毀,復國後又被共產鐵幕挾持44年。在強敵壓境下絕地重生,造就波蘭人個性務實堅韌,親切但看起來心事重重,連節日都不走歡天喜地慶祝跟瘋狂購物那派,反倒是習慣追悼犧牲者、隆重度過悲情紀念日。
【菜市人生場】阿伯的天堂
網路上流傳一雙北都市大哉問:「騎腳踏車到底要怎麼跨過福和橋?」大概有一半的答案是「就直接騎上去啊」,於是前陣子,我為了逛福和橋下的跳蚤市場,就「直接騎上去」,結果一路和同車道的疾行機車們拚命,越騎越覺得——警察怎麼還不來抓我?
以食復興,重回咖啡與油芒文化
日治時代曾是山地首都的德文村,在莫拉克風災之後成了失落之地,在返鄉部落青年的努力下,在森林裡找回咖啡,在漫草裡找回油芒,在教育裡找回希望,學習祖先的開墾精神,把部落的文化種回來。
【文明野味】寂寞的熱帶魚養在被安排的愛裡
「我常常想,餵魚的快樂究竟來自什麼呢。也許一切關於餵養的行為到底都是為了餵養自身,無論填補的是慾望或情緒或其他的什麼。」——〈魚藻〉,林薇晨散文集《青檸色時代》
天地祖靈的贈禮,潛入清流追尋真正的魚
在酒杯裡倒滿米酒套保力達B,一杯敬天,一杯敬河神,再一杯一飲而盡。喃喃念完獻給天地祖靈的祭告詞,顏紹家(Payas)帶著魚叉,全身浸入冰寒的急流,尋找魚的蹤跡。本業是筋絡舒壓師的他,在環島服務客人之餘探索野外祕境。對野地生活的直覺熟稔、漁獵的矯健身手,可追溯到骨子裡流的,泰雅與賽德克的獵人血液[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