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無肉者聯盟——包容更多可能的蔬醒練習

天色漸暗,Sidney(徐令軒)、黃俊誠、Wendy(陳琬婷)來到亮起暖黃燈光的純素餐廳仁里居,大口吃菜同時暢聊實踐蔬/素食生活的歷程。他們以自身經驗分享,吃素其實不必告別往日深愛的食材料理,創立「鵝黃色甜點廚房」的Wendy,在廚房中積累出讓純蔬食純粹美味的自煮心法;外食也可透過黃俊誠發起的「綠色餐飲指南」探索新的綠色餐廳;Sidney則以熱情奔放的「草獸派對」,歡迎更多人加入蔬/素食者行列!

給素食者的健康備忘錄:身體需要的,大地都準備好了

原本在醫院擔任癌症專業營養師的姚茶瓊,在替病患設計個人化健康飲食的過程中發現,健康狀態是飲食、心理和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並非一朝一夕的轉變就能改善。面對承接不完的病人,她決定走出體制,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更多人。如今她以自由工作者的身分授課、出書、寫專欄,並溯源食材與產地,運用專業背景,融合對土地的關懷與自然的領悟,串聯起土壤、植物、動物與人類飲食間的脈絡,重新詮釋植物性飲食的概念。

當下就是美滿,以蔬食親近土地

一如往常,邱麗玲接到客人的預約便出門買菜。鑽進友善食材商店「健草農園」時她想,也許會遇見高麗菜或佛手瓜吧,但前些日子大雨不斷,菜架上未有蹤影。不過一個轉身,飽滿的蘿蔔映入眼簾,雪白壯碩立刻召喚出邱麗玲心中至少四道食譜。「我的料理沒有固定菜單,取決於當天心情和買到的食材。不一定會有幾道前菜、主菜,數量和風格都可能改變,不變的是有預約才買菜,買到什麼就料理什麼。」

鄉間小路食蔬享素

《鄉間小路》2021年3月號 食蔬享素

無論是否決心走上素食之路,偶爾還是會有饞食之慾,其實素食擁有更多可能,從傳統的素食加工品,到新興的甜點、乳酪與未來肉,讓素食不再是有距離的選項。吃素從孤獨的自我修練搖身一變,成了越來越多人加入共舞的嘉年華。就讓我們展開一場蔬醒練習吧!

【小島大海】東沙尋鯊記

鯊魚可怕嗎?學潛水之前,我也像一般大眾從電影中認識鯊魚,覺得怎麼會有這麼恐怖的食人動物啊!學了潛水之後,才知道電影演的都是假的,人又無法在海裡生活,怎麼會是鯊魚的日常食物呢?反之,還有人花大錢出國與鯊共游。

【文明野味】蝸牛食堂

回一趟美濃,往往能拿回福袋般巨量的蔬果,放在冷藏櫃裡可以分批吃上兩週。挑菜時,偶爾會撞見一些來自南方的偷渡客,比如自冰箱的冬眠中安然甦醒過來的迷你蝸牛——大概是誤以為春天來了,小生物忽而從菜葉的皺褶深處爬了出來,溼潤地施施而行,緩慢伸出觸角,像一邊伸著懶腰一邊說:「天啊,這幾天寒流還真強。」

【和食直誠】人見人愛的銅鑼燒

銅鑼燒,膨膨的蛋糕體搭配又甜又溼潤的紅豆餡。活了50年,還沒聽過有人討厭銅鑼燒,銅鑼燒就是如此的受大家喜愛。像我先生明明討厭有顆粒的紅豆餡,但夾在銅鑼燒裡的就很喜歡。

【非關爬山】走進神話的奇異時空(下)

「落石!落石!」急切的呼喊打碎了空氣中的凝冰,在崩壁陡坡上前進的我驚醒抬頭。光火間,落石已從眼前奔過,一個孩子閃避不及小腿被擊中,頓時連人帶包倒地,所幸只是擦傷。

【神明好農情】鐵甲元帥愛看戲

驚蟄以後進入春耕。宋代有詩:「驚蟄已數日,聞蛙初此時。」古人相信,青蛙能預知雷雨,位於中國福建閩越一帶崇拜蛙神圖騰,認為可保佑天降甘霖、五穀豐收。蛙神信仰在臺並不多見,以馬祖北竿芹壁村「鐵甲元帥」最知名。

【臺灣究小食】落難英雄的兩難

黃煙燻燻,香味四溢,這是鯊魚煙開鍋最誘人的時刻。鯊魚煙是臺灣經典小吃,北臺灣相較南臺灣更流行食用,許多傳統麵攤上都看得見,一小盤一百元,冷冷鯊魚煙配熱熱切仔麵,是許多食客私藏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