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97 頁
【菜市人生場】街上的日常神聖
「妳在拍照喔?」賣菜阿嬤問完,立刻手比愛心,要我再拍一張。阿嬤的攤位,在臺南新營市區的復興路路邊紅線上,紅線不能停車,總能擺攤吧!遮蔭方式也很手工,是在水桶內的好神拖上,綁上一支大陽傘。聽說我在寫市場,阿嬤說:「那妳去問隔壁那間開很久的香紙行,那個男生人不錯!」
【神明好農情】千人陸上行舟
一艘王船,四條繩子,千人拔河隊,在臺南安定區的蘇厝上演了陸上行舟,大家拉王船就定位,準備送神明出航。嘿呦嘿呦行進間,為了調整王船方向,指揮官要大家暫停,我也放下繩索,向兩旁問起為什麼來拉船?大家喘著笑著搶答:「阮攏是神明的義工啦!」「再忙也要回來幫神明拉船!」
【非關爬山】走一條人少的路,伊加之蕃到內本鹿(下)
(上篇提要:布農先祖lamatasinsin曾隱居深山伊加之蕃作為抗日基地;今日內本鹿的布農後裔每年依然回到祖居地重建家園。今年,領隊之一的katu老師組織了探勘隊伍,尋訪伊加之蕃,與連結內本鹿的聯絡道路。)
【和食直誠】大人也想在兒童節吃柏餅
5月5日是日本的兒童節,兒童節有些從古延續至今的習俗,其中一項是關東吃柏餅、關西吃粽子(甜粽)。而本次的主角就是柏餅(用柏葉包起的麻糬)。
【文明野味】鰻線、巨鯨與人的黑潮漂流
某一年冬日作客臺東,深夜信步於海岸,正好遇到漲潮,忽而遇見海濤裡一行持三角網捕鰻苗的漁人,彷彿誤闖一場人海搏鬥的舞臺劇。
古街僅存此家,來老柑仔店鬥陣泡茶
龍崎光節甫結束,節慶的熱度驟降,街道立刻顯得冷清,這溫差感令人不適應,卻也是小山村最真實的日常。站在臺南龍崎新市子街,這條日治時代開成的古街,從前是龍崎往來關廟的要道,如今少有人車往來,沿街商鋪緊閉門戶,早已歇業不知年,只有王曾丹的德記商號還日日開業,守著古街的歷史。
半雜半╳的柑仔店斜槓術
有人說便利商店的店員像把瑞士刀,從結帳、郵寄到煮咖啡都要會,然而早期雜貨店不若整齊劃一、無個性的連鎖超商,能因時因地制宜,發展出各色特異功能,兼設豬肉攤、碾米廠算是基本款,有的甚至有幫顧小孩的托幼服務。讓我們盤點雜貨店的斜槓史,雜貨店的業務之雜,絕對令你大開眼界!
經典雜貨熱銷榜
進入雜貨店地毯式搜索,發現這才是名副其實的「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除了小時候的吃喝玩樂,更從牛豬雞鵝的飼料添加物,賣到阿嬤界最夯的美容聖品。哪些生活法寶讓鄰居親戚統統說讚,又有什麼童玩糖果,讓你好想回到過去?
老雜的濃情與豪氣,通霄小鎮的生活光影
通霄小鎮有山有海,鎮中心的慈惠宮、每年逾七萬香燈腳追隨進香的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長年庇佑小鎮平安。1970至1980年代,通霄隨著木雕產業一飛衝天,又迅速墜落,小鎮也沉寂下來。十多年前,鍾情文史的邱德宏回來通霄,如何讓家鄉的故事繼續說下去?他想到了鎮上的雜貨店,數十年如一日地販售生活所需、陪伴無數孩子成長。是時候,換他們來說通霄的故事。
《鄉間小路》2021年5月號 賣雜細
在山城小鎮突感口渴嘴饞,城市裡到處都是的便利商店,此時卻在千里之外。萬念俱灰時,才發現眼前有間陳舊雜貨店,多買了金柑仔糖跟彈珠汽水,好似時光與過往疊合,重回刻在心底的那間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