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99 頁
循著日晒筍乾滋味,重現小村的黃金時光
雲林古坑的桂林村位於兩「山」之間——劍湖山與大尖山,這片海拔兩百多到七百多公尺的土地上散布著六個聚落,車子行經窄仄的產業道路,車窗外的作物風景不斷變化,竹林、茶園、檳榔以及咖啡樹各據一方,還有一個悄然於地底生長的作物,那就是曾經為桂林創造黃金時代的筍。
撫慰人心的能量創意筍料理
「一年十道竹筍創意料理,已經堅持十年了。」寧菠小館主廚鄧玲如竭盡心力創作出累積百款的竹筍餐點,就是要讓大眾知道麻竹筍應用範圍廣泛,無論是當季筍料理、竹筍風味保存食,或是與臺灣農特產相互搭配,製成醬料、糕點,中式異國風味皆可,享受臺灣大地賦予的清甜滋味。
筍友大集合!別再把我們搞混了
臺灣有八大食用筍,四季都有時令好筍,大家卻時常傻傻分不清,要嘛是錯過產季撲空吃不到,或是覺得麻竹筍綠竹筍烏殼綠根本都一樣,讓眾筍暗自垂淚。筍友們決定call-in訴說心聲,希望民眾分清楚到底誰是誰,知道什麼季節有哪些筍可以吃,別再讓他們心碎。
竹鐮幫出動!跟時間賽跑的採筍行
泰雅卡普部落的生活點滴,很多都與桂竹有關。女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分享撿竹籜賺零用錢的兒時樂趣,男人從小就跟著爸爸伐竹,直到1980、90年代竹產業沒落,才離開部落從事其他工作。然而,無論到哪工作,只要筍季到來,族人就會回到部落、回到竹林採筍——如果說竹是泰雅文化的起點,筍便是回家的理由。
【臺灣究小食】東北角的海味特調
每年4、5月之際,春風正盛,陽光仍舊曖昧,不至灼熱,我習慣安排一趟小旅行,沿著北海岸走走——觸摸白沙灣細膩的沙,欣賞老梅石槽深邃的綠,聆聽海洋拍打的浪,讚嘆野柳自然藝術的岩,最重要的莫過於來杯石花凍,鎮壓在都市裡繁忙的慌。
【菜市人生場】此新市非彼新市
家住臺南善化,南鄰新市,即使不常造訪,它卻一直以各種樣子存在我的印象中,從小時候爸爸三天兩頭說:「我要去新市買冰鎮滷味!」到高中搭火車上學,「新市站到了」,這個令睡不飽的學生感覺啊雜的機械式報站女聲,到後來南部科學園區蓋起,當年的國中小同學一一前往新市上班。這個伴我左右的地方,在我大學離開臺南後,卻成了極少人聽過的地名。
【和食直誠】仙貝大家族
小時候如果聽到「今天的點心是仙貝喔」,會忍不住有「啊,怎麼是仙貝……」的失望。對年幼的我來說,吃到巧克力、餅乾這種又甜又有洋味的點心比較開心。但我現在很愛吃仙貝呢!
【歐陸食旅味】不美味也是一種文化指標
水煮撒鹽加蕃茄醬,無色無味,沒擺盤沒口感,這是英國美食一貫的態度。乍看之下,全是當代美食的反指標,我十分狐疑為何不美味也能成為一種文化,並且還可不為所動不被主流擊敗改變。這天我挑了一間倫敦市區廣受當地人好評的炸魚薯條店,決心挑戰英國暗黑料理〔註〕初級版。
【鄉村好好生活】從空姐到農婦,打造夢想中的家
「他們總是忙著工作,我就跟保母、家教出國過寒暑假。」在鄭涵文的記憶中,對於父母的親情及依賴感很薄弱,加上母親過世後與父親感情疏離,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大學還沒畢業就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進印尼航空,完成她可以到處旅遊的願望,體驗道地的異國風情與文化。雖然工作一帆風順,依然無法填補渴望家庭溫暖的寂寞,「心裡一直有種空落落的感覺」。
【神明好農情】仙公的仲夏夜之夢
屬於土城善息堂(寺)熱騰騰的泡麵時代結束,如今是螢光閃閃與蝴蝶飛舞的生態舞臺,在仲夏夜浪漫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