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文明野味】犬之島

陽明山就像臺北盆地的夢境,與腳邊的城市有截然不同的氣溫與氣味,雲裡來霧裡去,每條山徑都像通往一方迷離的夢土。

【鄉村好好生活】積極,才能真正慢活

六年前的池上,剛經過金城武的加持,引來遊客無數。然而,那一片每年兩次轉為黃澄澄一望無際的稻田景觀,沒有金城武,一定還是會紅,只是不會如此瞬間暴漲。

【臺灣究小食】母憑子貴的落寞——烏魚殼

每到冬風凜冽的季節,家母總是能輕易地在市場上尋得新鮮肥潤的烏魚,為餐桌添上「紅燒烏魚」這道極度家常但無比美味的料理。「烏魚的產季很短啊,我們要抓緊時間吃,」家母叨叨念著,「那麼肥又大的烏魚一條能分好幾餐吃,竟然只要一百元,真的太便宜!」饞饞的吃貨聲響始終沒停歇過。

【菜市人生場】二水,鐵路不轉人轉

位在彰化東南隅的二水,作為集集線的起點,是自西部進入車埕,也是鐵路支線轉乘縱貫線的必經之路。早年二水車站前的日日新商店,為了接應往來不絕的旅客,竟然領先7-11、率先當起24小時雜貨店,還兼賣現打木瓜牛奶和剉冰。隨著二水的沒落,剉冰機也鏽得轉不動了,裝剉冰的淺碗和湯匙還散落在一旁,彷彿客人剛吃完,只是蒙上一層厚灰,幾年來從沒收拾過。

【歐陸食旅味】打牛奶的牧羊人觀光客

臺灣曾是農產品及畜牧王國,但生在北部的我往往只能看到最後的貢丸湯,生活周遭常見的動物是街頭路霸小黑狗、廟裡水池的長壽烏龜。歐洲講求生態平衡,郊區草原上常看到羊群、牛群,甚至鵝群、兔群;這天我參觀完吸血鬼德古拉的家、羅馬尼亞的布朗城堡後,在搭公車回家的路上看到草原上有點點密集的牛群,立馬急按鈴,不管外頭打雷烏雲、偏離航道多遠,我感到牛群正呼喚我。

【和食直誠】一貫入魂的江戶前美味

年輕時曾經有人跟我說:「日本人只要會捏壽司,到任何地方都有辦法生存。」世界各國都有壽司店,壽司就是如此備受愛戴。

【旅社寄宿】江佩津/岸上的寂寥

「來了就是要搭船跳島,才能夠體會馬祖人的感覺。」因著這句話,原本只打算待在一座島好好休息的我,訂下了前往東莒的船票。

舊戲院與老旅社的轉生術,喚醒小鎮上世紀的繁華記憶

以一個大多數班次均為區間慢車的車站來說,擁有三個雙向月臺,以及雙層的車站建築,嘉義的大林站,算是十足氣派。畢竟這裡曾經是嘉義首富之地,不僅清人開墾得早,且擁有南北-東西向交通樞紐之區位條件,再加上附近有多處軍隊駐紮地,以及當時屬於先端的製糖產業。座落於人貨交匯處,「雙鐵共構」與「(製糖)科技新貴」的概念,在20世紀的前期就已經在大林發酵,夜夜笙歌,是當時的日常。

鄉間小路慢時旅社

《鄉間小路》2021年1月號 慢時。旅社

訂房網站一打開,從經濟實惠的背包客棧,到頂級奢華的度假飯店,爭相吸引旅人「下次來住一晚好嗎?」在設備、服務、價格什麼都要比的旅宿廝殺戰外,城鎮中的老旅社顯得特立獨行──滿頭白髮的經營者、簡易的服務、老式的裝潢,彷彿時光在此慢下,隔絕外界的瞬息萬變。默默見證一地興衰的老旅社,今日營業中。

【神明好農情】陳永華與鹽田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出現在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韋小寶的師父,人物原型就是鄭成功的謀士陳永華(1634∼1680),歷史上真有其人,在臺期間貢獻良多,受到臺民愛戴,過世後成神被供奉於臺南永華宮,稱為「陳永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