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649 文章

臺灣菜市學——這些市場,那些有趣的小事

有人說,要了解一地的文化習俗最快的方式,就是去逛當地的傳統市場。在超市與大賣場出現之前,人們的日常採買幾乎全仰賴菜市場;如今根據經濟部中部辦公室統計,2019年全臺共有834個傳統市場,就算立志一天走一個,也得花上兩年多才能逛完。這一座座保存庶民生活智慧的寶庫裡,藏著什麼有趣的知識?一起來挑戰猜謎,全部答對保證變身市場通!

【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女力充沛的野菜文化

走進花蓮吉安黃昏市場後頭的野菜街,看見剛下班的婆媽們選購了幾樣當季野菜,準備回家料理晚餐;熟門熟路的老顧客向攤家預訂了小量栽植的小米,整串飽滿的小米穗,襯著一籃籃當日採摘的野菜、蝸牛肉,以及架上成瓶成罐的漬螺貝及醃豬肉,勾勒出生猛淋漓的勁道。

【宜蘭南北館市場】打磨出歲月美感的蘭陽老菜市

宜蘭南北館,是宜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市場,在此安身立命數十載的攤商們,總是發揮職人般窮究精神、把最平凡的美味與事物做到最好的信念,不因市場風華是否依舊始終沒變過。如今走訪,遂也展現出令人嚮往的生活美感。

臺南女兒記憶中的溫暖盛情

生長在熱愛美食的臺南家庭,童年至今餐桌不乏各式粥品,竹筍香菇粥、芋頭肉粥、龍葵(烏甜仔菜)粥、海鮮粥,鍾情湯水料理的父母,總有辦法將山珍海味納進滾燙米粥。一碗配料豐富的滾粥,對我因而有了鄉愁的表徵,特別是以猛火滾生米的「半粥」型態,湯清而醇、米粒分明,天冷時大啖數碗通體舒暢,如此豐盛美好的飲食回憶,卻難以獲得室友共鳴,廣東粥、肉鬆拌稠稀飯,才是他的兒時記憶。

暖胃舒心的世界料理

到香港必吃生滾粥,去韓國旅遊不能不吃湯飯;跨過一個太平洋,腳踏文明發展與玉米息息相關的美洲土地,當然得嘗嘗玉米粥的滋味。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中,說到老少咸宜的舒心食物,總是少不了粥的身影,不管裡頭有油條、鹹魚還是巧克力,都能熬煮成一鍋異國風土的精華,跟著我們一起環遊粥的異國世界!

不只美味,更散發母愛光輝

人到中年,發現自己活得越來越像母親,包括飲食的偏好。母親熱愛芋頭,我年輕時並不特別喜歡,也許是思念,也許是味蕾也有生命的轉化,這幾年我很愛吃芋頭——芋頭粿、芋泥蛋糕、芋頭米粉、芋泥肉丸子,尤其愛火鍋裡吸飽湯汁、鬆化中帶著軟糯口感的鹹芋頭。

以粥開展的情感紐帶

在受到資本主義及全球化影響之前,原住民的食物相當多樣,且與自然環境緊密依存。他們耕作,種植小米、玉米、芋頭、地瓜;他們採集,靈活運用各式野菜野果;他們打獵,冒著生命危險獵取動物性蛋白質。透過身體勞動擷取的自然滋味,在部落家屋中熬煮成粥,飲食便成了情感的臍帶,連結著族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菜市人生場】頻頻上演的日常穿越劇

臺灣幾乎所有鄉鎮區的中心,都有一條名為「中正路」的街道,常是車站、廟宇、市場等重要地標的所在。位在雲林虎尾市中心的中正路上,僅僅五百公尺,就有三個市場,分別為虎尾第一、第二、第三市場。已停業的第三市場位於巷內,徒留漆上了鮮豔色彩、卻倍顯寂寥的攤臺;第二市場位於路底圓環,已拆除改為停車場;而兩市場之間,就是昔稱「虎尾中央市場」的虎尾第一市場。

呂慧芬

合作社的午間共食

在被食材團團包圍的商店工作,每日經手各式各樣的生鮮蔬果、肉品雜貨,員工自然對土地及食物興起一股敬意與珍視之情。為了不浪費即期品、推廣一般人接受度較低的菜種,同時給自己辛苦工作後的犒賞與動力,主婦聯盟合作社竹北站實行了自發性的員工餐,多年來共煮共食,以食物與料理分享彼此的午休時光。

鄉間小路4512陪你吃粥

《鄉間小路》2019年12月號 陪你吃粥puê-lí tsia̍h-muê

粥可以是隨心所欲的獨享料理,也可以是誠摯的陪伴──為生病的親友煮粥,陪伴走過病痛不適;與親人同享晚餐,在等待燙口的粥冷卻時,分享彼此日常瑣事,在溫馨親暱的時光裡,陪伴之粥熱手暖胃,也療癒了彼此的身心。天冷了,陪伴在乎的人吃一碗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