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蔬食者的告白:我懶惰,所以我吃素

紅、白、黃、綠組合成的蔬食餐好吃又好看。

文字.圖片提供/Hsuan

說起為什麼開始吃素,我搬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只是為了省錢,以及一個毫無濾鏡的懶字。

平時工作已是煮食之人,煮給自己吃則是毫不講究。倫敦超市的雞肉要醃、牛羊太貴、豬肉腥臊、海鮮不鮮。轉來轉去飢餓難耐,最終還是高麗菜炒麵配大蒜辣椒這樣的結局。

蔬菜不如肉類,需要分開的砧板刀具處理,看不見的菌與毒讓人感到無法掌握的煩躁。苦坐馬桶體驗腸胃纏捲我是經驗老道,每坐一次就絞著腦汁細細回溯到底又是何時貪嘴引狼入室。漸漸的冰品不能吃了、歡樂的速食也不行了、香噴噴的夜市僅止於觀賞,摀著肚子望梅止渴。我的工作是別人花錢請我煮飯給他們吃,我意識到關於飲食衛生的重擔,意外的沉。處理生肉更是戒慎恐懼,生與熟在此,不是文明不文明的問題,而是拉不拉肚子這樣的現實。當我基於職業道德,細細處理完客人要吃的雞肉、牛肉、豬肉,讓它們各自安眠在醃汁裡,放入盒子擺在冰箱專屬的一層,早已無力也無心再來處理自己的。

我只想吃點什麼又快又健康,省錢又不會鬧肚子的食物。

豆腐一塊、一把麵加上各種蔬菜丟水裡,最後溶入一大匙味噌,撒上一點蔥花與白胡椒粉,就成了一碗味噌拉麵;英國便宜的羽衣甘藍菜與臺灣帶去的菜脯,加上粉絲與豆乾一起快活的攪碎,速速包進餃子皮,入鍋煎到香酥脆殼,蘸大蒜醋醬油,一口一個吃得暢快淋漓。當初剛來英國時,莽莽撞撞用了英國豬絞肉包餃子,一口咬下腥臭難耐,整個下午的心血只能捏著鼻子當藥吞。後來發現改做素的才是明智之舉,一顆一顆鼓鼓的餃子白裡透著青綠,請客自食兩相宜。

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之中,我發現我早已成為半個素食者。天天吃素我不痛不癢,偶爾開個葷也不覺得異常美味。葷與素的二元對立,在我這邊顯得混沌不明。

我除了是一個煮食之人,也是一個閱讀食物的人。飲食人類學的研究課讓我得站得很近,仔細剖析食物的身世;也得站得很遠,看整體的飲食體系。我一面研究人類的食慾,一面也看著食慾如何影響了眾生。

常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下一句沒說的是「可施於畜」。人不想遭遇的痛苦,壓到語言不通的牲畜身上,倒是得到社會默許。或許不聽不看,只專注於享受著美味的肉身,並不感受到些許的惡。但我還是看到,也聽到了,便無法再繼續裝聾作啞。

PROFILE

Hsuan 歷史系畢業後到倫敦從事飲食人類學研究,半隻腳踏進博士班,曾待過幾間餐廳廚房。目前定居倫敦,身兼數職,全都與食物有關,經營IG與臉書粉專「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Podcast「躺著聽,蛋糕聊吃」。

把涼拌麻辣干絲當炒麵吃,簡單而清爽。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1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