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74 頁
最新鮮的土地滋味,臺灣蕎麥的甘與苦
12月來到彰化二林,田裡清雅的白色小花點點盛開,彷彿初雪降臨。許多駐足拍照的人並不知道,它們是蕎麥的花,彰化是臺灣蕎麥的第二大產區。在臺日本人大洞敦史以二林的蕎麥粉製麵,將最新鮮的蕎麥風味分享給臺灣人;隔壁的大城鄉則以苦蕎麥製成茶包、零食,讓蕎麥以更平易近人的姿態走入人們的生活。
【非關爬山】給吉那莎薇
太古之初,有個女巨人在大地悠遊,千萬年來如是。一天他終於累了,坐在山巔上,呼出的氣息化成溼潤白霧沾染大地,長出各式各樣的草木。他長長的髮絲化作一重重的山稜往外延伸,幾乎要包圍整個身體;身上的汗水留下,匯聚在兩腿之間,成了綿長的溪流。野獸從他的右腿竄出,鳥從他的左腿飛來,最後他的身體長出了跟他外觀一模一樣的人,蔓延了整個身體。
濃縮質樸生活況味,那碗念念不忘的豆簽麵
「你去關廟找那個姓李的吧!他的麵才夠硬、夠Q……」臺南大勇街的寧靜一角,被各種觀葉植物包圍的民房,若非招牌提醒,外觀很難聯想是間庶民食肆。裡頭熟客笑聲與麵食的質樸香氣隨空氣流轉,「許來福豆簽羹」麵店主人許瑋本是攝影師,多年來用膠捲為無數家族留下了記憶軌跡,但現在,為了重現自己家族的記憶,開起市區內少見的豆簽羹專門店。
凍齡小鎮裡住著老靈魂,新世代撐起的老店新氣象
從高鐵雲林站驅車15分鐘,便抵達位於雲林縣中心的土庫,比起隔壁因糖廠聞名的虎尾,土庫像是低調的退隱明星,隨處都是開業超過一甲子的老字號──製麵廠、榨油廠、眼鏡行……,它們以父輩傳承的技術為經,新世代的創意為緯,交織成老店新氣象;還有見證臺灣罐頭奇蹟的白蘆筍園,以及凍漲30年的銅板麵包店,也難怪青農兼土庫導覽員林家良如此形容:「土庫是一個凍齡的小鎮。」
以故鄉為田野,看見支亞干的日常風景
陽光照進花東縱谷裡依山傍河的太魯閣村落,返鄉青年Apyang與三位夥伴組成「阿改玩生活」團隊,打開百年的樹洞之門,為過往的旅人訴說部落裡一則則山野田間的生活故事。
穿龍圳引路,漫遊古村落的舊與新
「小時候早上5點就要到水圳挑一大桶水,倒進家裡的陶甕。」苗栗縣黃金小鎮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監事邱新和在水圳旁回憶。清朝先民引後龍溪水,在山地斧鑿出的穿龍圳至今已奔流180年,滋養苗栗良田。不僅孕育出知名的紅棗,也灌溉街區活力,老屋陸續改造成豆腐坊、農產小鋪等,販售友善資材的鋪子也進入最後的整備階段,準備開張!
【給農村的情書】有機是人與土地相互的瑜伽
我的家在苗栗通霄北邊的新埔村,搭火車到新埔,從車站出來很快就能看到一片海。新埔是個小漁村,但我們家的經濟來源,都是來自阿公的農田。
【青農對談】農漁村生存指南與交陪心法
你曾經憧憬過養殖漁業或從農生活嗎?離開沉悶的辦公室,藍天白雲取代天花板,風和日暄是天然的照明及空調,身心自由後彷彿連空氣都特別清新。但是鄉村生活不如都市便利,濃厚的人情味中隱藏著交際規則,勞作辛苦更是無法言喻。三位來自農漁村的青年,以不同身分與角度分析利弊,指引欲移居及返鄉的人一條明路。
【植物系.食旅日誌】玉米筍的逆襲
讓我們歡迎最佳配角獎,得獎的是……看到玉米筍時,我有這種感覺:它拿食材界奧斯卡最佳配角,肯定當之無愧。
【臺灣究小食】愛的封存──臺灣保久乳(上)
還記得上個月專欄聊到「早餐界訂閱制先鋒」的羊奶嗎?玻璃瓶180毫升裝、每日新鮮配送的溫熱羊奶雖然曾是一代臺灣人的共同記憶,但礙於味道較腥羶,加上須為家長們有意識地訂購,小孩們才得以攝取,羊奶並不是每個臺灣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