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菅宮勝太郎故宅

【神明好農情】新港教會,守護小鎮老宅與記憶

沿著東海岸而行,台11線兩旁展開的景觀很不同,一邊是太平洋海景,另一邊則是林立別致的教堂,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這些教堂或運用原住民圖騰,或呈現藍白地中海風情,還有像「卡片教堂」宜灣長老教會小巧可愛,成為一種花東之美。

油炸麵香

【臺灣究小食】本是同根生,相炸兩不厭

你很難不被這股油炸麵香吸引。

小時候的假期,家父會帶著我,搭渡船從淡水航向八里。在彼岸的街道上,總是飄著陣陣香氣,「雙胞胎」三個大字陡然現於眼前。年幼的我不懂,還以為是什麼黑暗料理,後來經父親循循善誘咬下一口,隨即就被那股老麵香氣吸引。時至今日,雙胞胎依舊是我每看到必停下腳步購買的散步小食。

《鄉間小路》2022年8月號 友禽俱樂部

被親暱喚作「家禽」的雞鴨鵝等禽鳥,既是寵物,也是食物。雖然如今農家以外不再常見牠們大搖大擺的模樣,但與雞排、烤鴨、切盤鵝肉的美味關係,仍照三餐外加消夜場,提醒我們的「禽」有獨鍾。

明美養鴨畜牧場

美味從小培養,鴨鵝大軍來報到

炎夏時節,專售鴨鵝的芳苑肉品第二代老闆歐信宏,頂著大太陽與合作的養鴨畜牧場老闆陳奕廷,一起拿著長竹竿誘趕一批才十天大的小鴨入水池,雖然這不是歐信宏的每日工作常態,他卻清楚每一階段的飼養細節,必須兢兢業業,仔細小心,才能讓餐桌上有最美味的鴨鵝肉產品。

絲瓜水 刮痧

比冷氣還有用,經典阿嬤牌涼夏祕笈

夏天越來越熱,坊間出現許多抗暑神器。在急凍包、小風扇、冰涼巾不斷進化之際,有些古早涼方依然經典不敗。本涼夏祕笈為你整理六個消暑好物,無論過去是否熟悉,都歡迎趁今夏試試這些阿公阿嬤時代沿用至今的正港抗暑神器(或是重溫回憶)。

西昌街224巷

走訪萬華青草巷,來杯透心涼青草茶

對付酷熱難耐的夏天,來一杯降火氣的青草茶,入喉後心肝脾肺腎通體舒暢。青草是臺灣獨特的農業美學,可應用於飲、食、浴、聞,還能依照不同節氣調配適合的風味,從裡到外守護身心靈。

花生捲冰淇淋

【臺灣究小食】正港台式Crêpe

每逢時節,潤餅攤前總是絡繹不絕,說到潤餅,其實臺灣還有個更特立獨行的存在──到訪宜蘭必吃的花生捲冰淇淋,紅遍全臺,夏冬皆宜,才不會忘記你呢!

龍興宮

【神明好農情】在高山茶園遇見三坪祖師

臺灣高山茶世界聞名,阿里山茶的發源地就在嘉義縣梅山鄉龍眼村,這裡時常雲霧繚繞,日夜溫差大,適合茶樹生長。1976年茶農林允發引進第一批茶苗,開始在高海拔種植,開啟了臺灣高山茶的新頁。

【文明野味】如此沉迷:大河戀與羽毛賊

年幼時,我曾跟隨表哥到阿嬤家附近水圳釣魚,有樣學樣地做了一根自製釣竿,釣線另一頭綁的是虛擬魚餌:一顆鈕扣。我的表哥長大後依然熱愛釣魚,他曾經半夜和一群漁友搭小船前往外礁海釣,漲潮的時候礁島表面積漸漸縮限得剩下一張地毯那麼大,一群漁友就這麼無路可退地於暗夜中垂竿,破曉時船老大才返回孤島接他們回家。

融合原民、泰式及粵菜風格的涼夏盛宴

涼夏饗食開胃料理

炎炎夏日食慾不振,看到食物都沒胃口,只想窩在冷氣房喝飲料吃冰棒嗎?張克勤運用小農及當令食材,結合原住民、泰式、粵菜風格,帶來一系列冰沁清爽的創意開胃料理。不想出門沒關係,跟著食譜一起動手做,在家也能享受夏日美食饗宴,滿足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