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70 頁
尋找埔里山城消暑涼意
即將進入酷夏收割季,埔里「籃城好生活」、同時也是「穀笠合作社」的三位夥伴吳宗澤、張森葳、夏秀慧,拿著平時下田的工具,以及自家田裡種出來的埔里放伴米,立於田埂間留影。他們因為喜愛農村生活,進而成為身體力行的青年農民,藉由一己之力,復興埔里的水稻文化。也趁著農暇之餘,帶著我們尋找這山城小鎮的消暑涼意。
擊退暑氣與媽媽的鬱結,麻芛找回巧婦自信
每到夏天,臺中人便要喝碗剔透翠綠的麻芛湯,由內而外地消暑;不過麻芛其實並非臺中人專利,在日治後期、民國前期,臺南靠海的鄉鎮曾種植一萬多公頃黃麻,學甲的大灣里更是集中。50年後,大灣里的年輕媽媽陳怡君創辦「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要讓媽媽們打開家庭與就業的鬱結,還要推廣麻芛與與黃麻沁人心脾的舒心涼意。
《鄉間小路》2022年7月號 島內涼感季
炎夏豔陽把臺灣烘成一顆烤番薯,番薯島民半夜熱到失眠,醒來滿身大汗,穿著短褲無袖迎戰酷暑,出外立刻被發燒的空氣吻上臂膀,急急喊「好熱」投降。面對討人厭的悶熱,還有什麼自然涼方可以派上用場?
【生態抓寶趣】泰平山村聽蟬
盛夏時分,找一處清涼的森林,聽聽蟬聲繚繞,最令人神清氣爽、暑氣全消。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位於北勢溪最上游的偏遠山區,為雙北幾百萬人口的水源地,拜水源保護之賜,原始自然的森林、溪流環繞整個山村,也是動植物生態豐富的勝境。
【植物系.食旅日誌】敦南晨之美
忠孝敦化路口下車,這路程不知走過幾回,卻從來沒認真留意,路上種著什麼樹。於是,決定在十字路口繞圈,轉了三次紅綠燈,登上安全島瞧瞧。參天羽翼般的嫩綠樹冠,美麗的縱向深溝,我伸手撫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顆樹究竟如何擁有這般滄桑,彷彿安詳智者靜靜發揮力量,看顧著這時而太平、時而焦躁的臺北。站在綠色隧道尾端的仁愛圓環,我深吸一口氣,頓時覺得這城市真美。
【菜市人生場】內埔黃金時段
早上8點半──市場的黃金時段,抵達內埔市場,偌大的室內空間一片暗,果然過了黃金時代,黃金時段也沒轍。
【神明好農情】神級百變女神──媽祖
大家喜歡用「百變」來形容每次出現給人眼前一亮的女明星。事實上,若論百變,誰都比不上神級的「林小姐」,也就是被譽為「臺灣第一女神」的媽祖──林默娘。祂不僅形象多變,人氣更是無人能及,粉絲囊括男女老幼,可說是跨越年齡族群的超級女神。
【臺灣究小食】滿懷心事的愛玉
對於愛玉凍的印象,似乎總是與陽光聯想在一塊。盛夏的陽光總是刺眼,但映照在愛玉凍上卻顯和諧溫雅。光線穿不透愛玉凍,因為真正的愛玉凍帶有濁感,並且摻雜紅褐色的纖維,像是滿腹情懷的少女佇立在窗口,雖迎面陽光,卻總有參不透的心事。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果乾物語
出國前一週行李打包完後,接下來就要傷腦筋了,究竟該帶什麼零食上飛機?請原諒有選擇障礙的人。首先,這點心得輕巧,還要營養滿分,沒有添加物和有的沒的的成分,如果能找到無糖的那就更完美了,長途飛機上我可不想費心思去衛生間刷牙。蔬果乾,很自然地出現在腦海中,打開網路搜尋,這三個字有一千多萬個結果,可是,當我認真檢視,能符合標準的零食少之又少。有趣的是,倒是發現許多販售泡麵內裝脫水蔬菜的商家,脫水高麗菜、脫水胡蘿蔔和脫水玉米,當作寵物倉鼠兔子的美味大餐,這居然才是銷售主力─也是,誰會沒事買一整包乾燥蔬菜回家當晚餐呢?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Greggs牛肉酥皮派
奧斯卡算是我們廚房團隊裡較早加入的成員,他是來自南倫敦路易遜(Lewisham)的大塊頭,講話帶著一口南倫敦腔。剛開始有近乎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幾乎沒交集,每天早上他來上班就是對我點個頭,問一句「你好嗎」,還沒等我回答人已經走了。上班時他通常站在炸檯默默備料,看到我接近,還沒等我開口就會先說「對不起,我知道檯面看起來很亂」,看他這樣的態度,我也不忍多嘮叨他兩句,就是遠遠的看邊捏自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