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71 頁
【生態抓寶趣】觀音山步道抓「雞」
觀音山是臺北盆地西面最醒目的天然地標,也是一處生態小綠洲,春去秋來,各種蝴蝶、昆蟲、鳥類南來北往,前幾年更掀起一股「抓雞」熱潮,此雞非彼雞,是一種美麗又危險的昆蟲──龍眼雞。
嘉義味道地標,黯然銷魂火雞肉飯
在小小的嘉義市區,即有三百家左右火雞肉飯店,密集度遠高於便利商店,自清晨到凌晨的不同營業時段,造就了24小時都能吃到火雞肉飯的盛況,令人不得不佩服嘉義人對它的痴迷,而這一碗原生於此的飯品,已成這座城市獨有的味道地標。
手起刀落的質樸原味,民雄鵝肉料理記憶
2019年,改造家族經營一甲子的七星藥局後,臨路那側多了整面落地窗,正對著民雄鵝肉町的停車場,每逢週末或連續假日,停車場出入口必定會塞車。疫情期間被口罩、快篩追著跑的我們,瞥到窗外路況稍微打結,便曉得週末又到了,總是在混亂中驚呼,「啊,閣過一禮拜矣!」
【島民觀察】香氣芬馥的春夏果物
西南風吹拂,島上西南角有許多閩南聚落,珠山、歐厝、古崗、東沙和東社等等,都是人數近百的傳統僑鄉。珠山開村670年,雖然沒有如其他閩粵僑鄉遺留下許多宏大的洋樓群,但小型盆地的聚落群、岩石嶙峋,七座水潭接續流緩出海,形塑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植物系.食旅日誌】午夜哥本哈根(上)
我的哥本哈根,有三種聲音。一是教堂整點的鐘聲,二是救護車鳴笛聲(拜疫情所賜),最後是大樓中庭的玻璃撞擊聲。紅白酒、啤酒、利口酒,清脆聲響迴盪,聽久了倒也令人著迷。每天從五樓公寓的窗臺往下望,常見到提著大包小包的鄰居,將酒瓶一個個塞入比人高的玻璃回收桶。後來有人告訴我,天氣好的季節,常有從其他歐陸國家特地來撿酒瓶換錢的移工,整個夏天換下來的酒瓶錢,有時便足夠他們回家鄉過冬。
「禽」有獨鍾,那些美味背後的故事
每天一睜開眼,開始煩惱早餐吃什麼,走進便利商店或巷口早餐店,雞蛋沙拉、卡啦雞腿堡都是熱門商品;午餐時間,鴨肉羹、燒臘便當也是不錯的選擇;晚餐和三五好友相約聚餐,來盤現切鵝肉配上小菜邊吃邊聊,好不熱鬧。選來選去,怎麼那麼多好吃的料理都和禽類有關係,在我們在享受美食之餘,也來聊聊那些美味背後的故事吧!
育種孵化到電宰分切,產銷一條龍的土雞王國
當高度商業化的白肉雞以鋪天蓋地之姿,幾乎蠶食世界各國的雞肉市場,「凱馨實業」力守臺灣的土雞文化,建置亞洲最大的有色雞電宰廠,並整合上游種雞場與孵化場,培育出臺灣首支由民間主導的土雞品種「桂丁雞」。同時於飼養端試驗草藥配方、降低抗生素使用,於通路端尋找星級餐廳合作,不僅串聯完整產業鏈,也成功打出品牌差異化。
不只產蛋,藏身檳榔園的鵪鶉生態基地
夜市的煎鳥蛋、佛跳牆的白煮蛋、淡水的小鐵蛋、觀光區的小茶葉蛋,小巧可愛又營養好吃,這些都是鵪鶉蛋。高居臺灣蛋品銷售第二名,土雞蛋還略遜一籌,可是為什麼菜市場、生鮮超市都買不到新鮮的鵪鶉蛋?外型像鳥,卻又像雞一樣飛不高的鵪鶉,其實叫聲意外地宏亮?一起來「鵪鶉之家」認識鵪鶉吧!
【菜市人生場】頭城航空母艦
才出頭城火車站,我的涼鞋底就脫落一半,走起路來「啪嗒啪嗒」。不過我沒有太擔心,畢竟人家都說頭城市區小,生活機能好,「啪嗒啪嗒」個兩分鐘,就有皮鞋店,還沒開口問黏鞋子多少錢,老闆就說:「來我幫妳縫。」
【文明野味】沉沒之島
不久前順遊雲林與嘉義沿岸,是為了看一眼反覆出現在電影中的奇幻水鄉。黃信堯的紀錄片《帶水雲》採集雲林口湖風景,此地與陳玉勳的《熱帶魚》、《消失的情人節》拍攝地點嘉義東石相連,這片腹地百年前是潟湖,之後拓荒成良田,近40年因超抽地下水與海水倒灌,良田再度被上天收回,現今四處都是水淹民居、馬路與電線杆一截截沉入海中、海邊枯樹敗倒的超現實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