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剝皮辣椒怕太辣! 農改場育成降辣新品種「友辛」、「友香」 抗病、夏季更高產

剝皮辣椒加工產品是花蓮地方特產,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世界蔬菜中心(亞蔬)合作,育成降低辣度鮮食加工兩用辣椒新品種。(攝影/游昇俯)

剝皮辣椒加工產品是花蓮地方特產,但許多消費者愛吃又怕太辣,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世界蔬菜中心(亞蔬)合作育種,歷時7年育成鮮食、加工兩用品種,降低辣度的中辣「花蓮亞蔬1號─友辛」及小辣「花蓮亞蔬2號─友香」;新品種不僅果形厚、寬、直,利於加工;辣椒夏季栽培怕熱、多病害,新品種也耐熱又具抗病性,產量甚至是主流品種兩倍。

全臺辣椒栽培約1,560公頃,以嘉義、高雄為主要產地,花蓮縣僅占66.86公頃,但均用於加工製成剝皮辣椒,形成極具特色的地方特產。花蓮農改場長楊大吉表示,剝皮辣椒是遊客來花蓮必買伴手禮,但消費者反應太辣、夏季吃不下;並且,夏季栽培辣椒容易發生病蟲害,農民也需要好種、抗病的新品種,花蓮場因此與亞蔬合作育種。

亞蔬從育成30個辣椒品系中,篩選其中3個交由花蓮農改場做區域栽培試驗,最終擇定育成「友辛」及「友香」兩個品種。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王啓正表示,剝皮辣椒製作過程經過清洗去頭、油炸、冰鎮,剝皮去籽後再以醬汁醃製,因此需要果皮厚,果肩寬、果形直容易去籽的辣椒;但現行加工辣椒主流品種「百X」口感太辣,「醉X」常有果形不直、良率約60%,需要新品種。

辣椒「花蓮亞蔬1號─友辛」。(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辣椒「友辛」田間植株。(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花蓮農改場育成中辣度的「友辛」,夏季辣椒素含量約158.2(毫克/公斤,ppm),低於主流品種「百X」的182毫克;果皮厚、果肩寬均勝於「百X」;並且「友辛」中抗疫病,夏季產量每公頃42.5公噸,幾乎是「百X」21.3公噸的兩倍。

以香氣顯著、低辣度的「友香」,夏季辣椒素約27.8ppm,僅是主流品種「醉X」54.1ppm的一半,對有吃辣習慣的消費者可能感受不到辣度;「友香」果皮厚、果肩寬與「醉X」沒有顯著統計差異,但果形直則優於「醉X」;「友香」對細菌性青枯病及炭疽病具抗性,夏季產量約每公頃36公噸,也優於「醉X」的28.7公噸。

辣椒「花蓮亞蔬2號─友香」。(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辣椒「友香」田間植株。(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王啓正表示,兩個辣將新品種已在今年初申請登記品種權,期望明年可公告技轉農民栽培利用。

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王啓正表示,新品種期望明年可公告技轉農民栽培利用。(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