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對談】農漁村生存指南與交陪心法

陳惠琪 阮予希 陳右穎

文字/王叡婷 攝影/王士豪

你曾經憧憬過養殖漁業或從農生活嗎?離開沉悶的辦公室,藍天白雲取代天花板,風和日暄是天然的照明及空調,身心自由後彷彿連空氣都特別清新。但是鄉村生活不如都市便利,濃厚的人情味中隱藏著交際規則,勞作辛苦更是無法言喻。三位來自農漁村的青年,以不同身分與角度分析利弊,指引欲移居及返鄉的人一條明路。

Q 返鄉或移居農漁村的契機是什麼?

陳惠琪(以下簡稱琪):當年因為愛才嫁到農村。一開始講好可以跟先生分隔兩地,當假日夫妻的概念,結果一辦完婚禮公婆就來娘家把我領走,所以算是傻傻的什麼都沒想就搬去彰化芳苑住了。

但我的工作專長是品牌公關跟教育行銷,在鄉下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盤點了一下當地可用的資源,發現最多的就是農地。剛好先生也想轉業,我就義無反顧地拿錢出來支持先生創業。結果,溫室蓋了,他後悔了。但我就是那種要硬撐到底的人,變成自己扛下來做。

陳右穎(以下簡稱穎):我念農、漁共十年,很喜歡大自然跟慢生活。一開始在嘉義市區開連鎖品牌的手搖飲料店,忙到連睡覺時間都沒有,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再加上當時連鎖品牌出了一點問題就關店了。農專老師說:「回去吧,反正你家有土地有事業。」我就叛逆,小時候幫忙家裡養九孔,根本不想再做同樣的事,記得當時還說「我死都不要回去」這種話。

後來想想,反正回家過生活也好,頂多養魚而已嘛,想得很簡單。

阮予希(以下簡稱希):我的人生規劃完全沒有住鄉下這個選項,全因為愛上一個想要回鄉務農的人。我身體有一些天生的狀況,當時還是男朋友的先生就一直說服我換生活環境,吃自己種的東西,對身體也比較好。我就看著他冷靜的說「不要」(眾人大笑)。

後來經過一場嚴重的感冒,硬撐著去上班造成肺積水住院了12天,出院後主管竟然說:「我看妳很好啊,是不是騙我。」回家立刻跟先生說,我們去務農吧。

老實說有點衝動,所以根本沒思考,如果有思考就不會移居了。

自家莊園的友善紅白草莓
以無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友善耕作方式栽種的紅白草莓。(圖片提供/自家莊園)

Q 從都市到農漁村生活初期,有什麼特別需要適應或克服的挑戰?

琪:最不適應的是要煮三餐。婆婆的傳統觀念認為娶了媳婦,家裡的大小事就是媳婦應該要做的,一種「抓交替」的感覺。所以我以前是一早起來做農事,中午回家煮飯,下午繼續回田裡幹活,傍晚5點左右再回家煮晚餐。農田工作本來就辛苦,要晒太陽、會流汗,要付出許多勞力,對我這從來沒經歷過這些事的都市女孩來說,真的很不適應。生孩子之後時間被壓縮得更緊,就吵架啦。

後來我就把小孩帶去田裡,那裡就是我托嬰的地方。有人說我的小孩很可憐,但我不認同,小朋友在田裡能找到很多樂趣,我們也一起照顧植物,過程相當療癒。在那樣的自然環境中所建立起的親密關係,成了面對未知越挫越勇的養分。每個人都要替自己找一條路走,沒有什麼辛苦不辛苦,找到出路,走得下去就是自己的。

希:對我來說一切都不一樣。剛開始去到夫家,簡直不敢相信沒有便利商店。那時候老公還帶我上街介紹,說這裡是最熱鬧的一條街,我大喊說:「哪裡?店呢?」

最不習慣的是語言,我對臺語一竅不通,連聽都聽不懂,無法跟任何人溝通,不管大家講什麼,只能傻笑。阿嬤講了半小時的話,最後跟我老公說:「這個好,很乖。」穎:因為都不會頂嘴。(笑)

琪:語言不通反而成為美麗的誤會。

希:但是完全沒有朋友,消費習慣、生活作息都不一樣。晚上8點就像都市的凌晨2點,路上一片寂靜又烏漆墨黑。

穎:還好枋寮算是滿熱鬧的。我是因為國中畢業就沒住在家裡,所以跟父母在各方面都有一些隔閡,不管是思考邏輯或養殖漁產,用藥觀念也有很大的衝擊跟挑戰。但只有言語溝通不夠,還要做給他們看。

魚池很大,我會很體貼的說遠一點的地方我去處理就好,事實上是用自己的方法養殖,直到成果不錯才說實話。用成績證明比起口頭講更有效果,不然長輩會覺得年輕人就是只出一張嘴。

真空包魚排 龍膽石斑飛魚卵香腸
除了真空包魚排,也製作龍膽石斑飛魚卵香腸,創新吃法深獲消費者好評。(圖片提供/陳右穎)

Q 單身/媳婦/單親的身分,在農漁村有何課題要面對?

穎:很多人會很關心到底在農漁村能不能交到女性朋友,一定可以!但是如果說我要回家務農或養魚,對方可能就會考慮,要找身分或理念相同的,比較有機會往下一步邁進。不然就是找公務人員,像是鄉公所、農會人員也有很多條件很好的女孩。

琪:離了婚的農村媳婦要留在原村莊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加上我擅長農產品牌建立及網路銷售,傳統觀念會覺得我拋頭露面,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友善的言論。

希:公婆會拿他們以前的種植經驗來說,例如香瓜是伏地式栽培,收成數量、每斤價格大約是多少。但我想做直立式、吊掛的精品香瓜,產量當然相對比較少,讓他們很不諒解。直到有一次拍賣我們拿到全臺灣最高價,他們還不相信跑到農會確認。

琪:我也常因為皮膚白、愛化妝、穿太漂亮下田工作,就當了近十年的假農民(眾人大笑)。

蔬菜箱
集結優質農友的友善耕作農產品,以蔬菜箱方式宅配到府。(圖片提供/台灣最正農婦)

PROFILE

陳右穎 返鄉青年,在屏東枋寮從事水產養殖,以龍膽石斑跟午仔魚為主,並積極推動社區發展與地方產業,成立「三魚直賣所」販售在地小農商品,推廣食魚教育,傳達在地文化與故事。

阮予希 農村媳婦,在雲林古坑經營「自家莊園」種植無毒草莓。結合採摘鮮果、果醬DIY、手作絹印、製作小盆栽,並串聯其他農友規劃五感體驗,讓客人來農場像回家一樣自在。

陳惠琪 務農十年,從溫室瓜果到雜糧作物都有涉獵。經營「台灣最正農婦」粉絲團並成立「純淨農產合作社」網站,統籌集貨農友的產品上網銷售,也協助農友自創品牌。